腰围更能检验肥胖程度
据海外媒体报道,来自加拿大Queen's大学的伊恩詹森及其同事最近于《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对于预测高血压、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腰围比体重指数(BMI)更具参考价值。这一结论基于他们对全美第三次国家健康与营养普查(NHANES III)数据的深入分析。
此次普查于1988年至1994年间进行,涵盖了33199名参与者。詹森等人聚焦于其中的14924名17岁以上、BMI在18.5至34.9之间的人群,并围绕他们的腰围与相关代谢指标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中,高血压、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了美国的相关指南。
研究结果显示,按照BMI分类的“正常体重”、“偏胖”和“一级肥胖”人群中,高血压、高胆血症、低HDL-胆血症以及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发病率在偏胖人群和一级肥胖人群中明显上升,尤其是男女均显著。尽管DL-胆血症的女性发病率也显著上升,但在综合考虑了年龄、人种、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后,除偏胖男性的高TG血症和偏胖女性的高胆血症外,其他疾病的发病率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并没有显著增加。
进一步通过逻辑回归分析,詹森等人发现BMI和腰围都是这些疾病的预报因子。但当二者作为变量时,腰围几乎成为所有研究疾病的明显预报因子,而BMI仅对男性高血压有显著的预报作用。这意味着,无论个体属于按BMI划分的哪一组,只要腰围相同,除男性高血压、高胆血症和高LDL胆血症外的其他疾病风险是相似的。
詹森等人认为,腰围可能是一个更有效的指标来预测某些健康风险,并建议进一步验证以腰围为划分人群标准的实用性。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腰围变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疾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