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
要让中国故事更加精彩纷呈,深入人心,需要从文化、时代精神、国际视野和创新表达等多个维度切入,结合现代传播手段与传统文化底蕴,让故事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引起世界共鸣。以下是关于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的几个关键方向与策略:
一、挖掘文化根脉,讲述源远流长的故事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其与当代语境相结合,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非遗技艺如景德镇瓷器、苏绣,到古典典籍如《道德经》《孙子兵法》,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手段重新诠释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活在当下。例如,《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通过戏剧化的演绎,让古籍“活”起来,正是这一方向的生动实践。
我们还可以从地域特色入手,展示各地的独特文化。如福建土楼背后的家族故事、敦煌壁画中的丝路交融,这些都是展现“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独特叙事。记录普通人的人生百态,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例如,《山海情》通过扶贫干部与村民的奋斗,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二、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时代精神
我们要紧密围绕当前的时代主题,展现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乡村振兴与城市创新、生态叙事等都是重要的时代话题。我们可以用科幻作品来传达中国价值观,如《流浪地球》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三体》对文明兴衰的哲学思考。我们还可以呈现贵州“村超”的体育激情、深圳科创企业的全球突围,体现发展中的多元活力。
三、创新表达形式,让故事“破圈”传播
在传播方式上,我们需要创新表达形式,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利用VR/AR技术还原故宫文物原貌、AI生成互动式非遗动画等,可以让观众更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故事。我们还可以跨界融合,如敦煌与腾讯合作推出的数字藏经洞、游戏《原神》融入山水画元素等,吸引更多年轻人群的关注。短内容加长叙事的结合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如李子柒的短视频和《长安十二时辰》的剧集构建,可以覆盖不同受众的需求。
四、构建对话语境,让世界听懂中国
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构建对话语境,让世界听懂中国。我们可以寻找共通价值,如《我不是药神》的生命权与医疗问题,可以引起人类情感共鸣。我们还可以借力国际平台,如网络文学海外站输出中国故事。通过本土化翻译策略,如莫言小说通过译者的再创作被西方读者理解,也是让世界听懂中国的重要途径。
五、培育多元叙事主体
要让更多的人成为故事的叙述者,我们需要培育多元叙事主体。草根创作者、企业品牌叙事、青年力量等都是重要的叙事主体。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文化根脉、紧扣时代脉搏、创新表达形式、构建对话语境以及培育多元叙事主体。我们要避免“宣传思维”,转向“共情思维”,用真实的人物弧光、有血肉的细节、开放性的议题引发主动思考,让中国故事成为世界理解东方的“解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