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我们校园始终坚守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底线,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二、指导思想与适用范围
指导思想:坚决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对校内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危害师生健康的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
应急指挥中心:
组成:以校长为总指挥,副校长、总务主任、校医以及食品安全总监等为核心成员。
职责:统一决策应急处理方案,协调医疗救助、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以及舆情管理等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及监管部门报告事件进展。
下设各应急小组:
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初步救治,联系医疗机构转运,并详细记录救治信息。
事故调查组:封存涉事食品及原料,配合卫生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查明原因。
后勤保障组:确保问题食品及时停止供应,保护现场证据,为应急处理提供物资支持。
舆情与家长沟通组:稳定师生及家长情绪,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确保校园内外信息畅通。
四、应急处置流程
1. 事件报告:
初步报告: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相关人员应立即上报应急指挥中心,并第一时间拨打医疗急救电话。
正式报告:在30分钟内向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详细汇报事件情况,包括发病人数、症状以及可疑食品来源等关键信息。
2. 现场处置:
立即停止涉事食堂或供餐单位的食品供应,确保不再扩大影响。
封存留样食品及其原料,等待进一步调查。
配合疾控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所有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3. 医疗救治:校医进行现场初步救治,并协助转运重症患者到定点医院,建立详细的病例档案。
五、后期工作
1. 善后处理:对受影响的师生进行心理疏导,积极配合保险机构完成理赔工作。并根据调查结果,严肃追究责任,堵塞食品安全管理漏洞。
2. 总结与改进:召开总结会议,深入分析事件原因,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考虑设施设备的升级和改造。
六、预防机制
1. 日常监管:严格执行校长陪餐制度,加强对食堂卫生、食品采购、加工流程等的日常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2. 培训与演练:每学期组织至少一次食品安全应急演练,确保全体教职工和食堂从业人员都能熟悉应急处置流程。
3. 家校协同:通过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公开供餐信息,共同维护校园食品安全。
本预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每年根据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修订。预案执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属地监管部门的指导,确保处置工作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