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对经营性自建房全面彻查
一、明确责任主体与深化排查行动
在保障房屋安全的工作中,责任主体的明确是首要任务。产权人应被确立为房屋安全第一责任人,他们需要承担起定期自查、隐患整治的责任,对于存在隐患的房屋,严禁用于经营活动。对于那些故意隐瞒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排查行动的全面彻底性是保障房屋安全的关键。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经营性自建房及此前未被纳入农村排查范围的自建房,进行无死角、无盲区的全面覆盖检查。特别是针对三层及以上、人员密集、违规改扩建的房屋,更是需要我们特别聚焦。
地方住建部门作为执行主体,需要制定详细的排查方案。结合“两违清查”的成果,建立房屋安全管理员制度和网格化动态管理。还需要组织专业力量,对初步判断存在隐患的房屋进行安全鉴定,确保每一栋房屋的安全状况都能得到专业的评估和处理。
二、推进隐患整治与措施落地
在发现隐患之后,我们需要迅速而有效地进行整治。分类整改销号是推进整治工作的重要方式。我们需要按照“先急后缓、先大后小”的原则推进整改工作,完成一户的整治就销号一户。对于存在严重隐患的房屋,我们需要立即采取管控措施,如停业等,以防止倒塌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进行联合检查和督导。地方多个部门需要联合成立检查组,通过实地检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核查系统销号流程是否合规,并重点关注违规建设、消防设施有效性等问题。这样不仅能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还能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三、构建长效机制与持续监管
为了持续保障房屋安全,我们需要构建长效机制。政策和制度的完善是核心。我们需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金、质量保险等制度,以强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我们还需要优化维修资金和监管机制,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得到有效利用。
常态化管理是持续保障房屋安全的关键。我们需要采用“全面排查+严格整治+宣传引导”的模式,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每一栋房屋都能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整治。我们还需要结合入户宣传、案例警示等方式,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地方实践案例启示与总结
以潢川县付店镇为例,该镇通过排查厂房、集贸市场等经营性场所的结构安全、消防隐患,建立了隐患台账并督促整改。他们还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普及安全知识,形成了长效监管。这样的实践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总结。我们需要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将好的做法推广到更多的地方,以共同推动我国房屋安全工作的持续进步。住建部相关部署及地方实践经验表明已形成了责任到人、动态排查、分类整治的系统化机制旨在切实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