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 太闷怎么办小窍门( *** 都晾不干的雨季,如何避免湿气
被雨淋过的衣服要重新洗吗 都晾不干的雨季,如何避免湿气缠身?
近日,全国各地多处的天气是这样的
雨雨雨雨雨雨雨雨???
其中成都更甚
以吹妖风、扯火闪、雷暴雨
迅速抢占了热搜榜
朋友圈里哀嚎一片
吓得 姐们赶快抱紧
▼
不仅全勤奖没了,
世界末日仿佛也在到来
▼
网友纷纷吐槽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这些天全都还给了你。
对于这“惊风火扯”的天气,人们除了摇头叹息那晒不干的 ,往往最容易忽略湿气的影响。
下雨时空气湿气重,长期湿气重对身体影响很大,「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过重会招来脂肪肝、高血压、肥胖……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去湿气邪毒,刻不容缓!
湿气是怎样形成的?
夏季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反复多变,加之人们饮食起居习惯
1.常食寒凉或喝冷饮伤脾阳。
一下把阳气给伤了,阳气是控制水湿的,结果水湿控制不住,湿气越来越重。
2.现代人空调吹得多。
中医最重要的原则是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会随着季节不同有变化,本来夏天应该是热了,皮肤开泄了,肺主皮毛,毛孔开张,汗就出来,肺气会使得津液往外走。夏天这个季节阳气在外,这个时候如果开空调了,一下汗出不来,喝的水都没有地方出,会伤到肺,把肺的阳气给伤了,肺主水,结果它又没办法运化水了,水湿很多。
3.不爱运动,怕出汗。
现代人运动的机会太少,我们现在很多人怕出汗,其实出汗正是身体气血运行,排出湿气的一个途径,尤其是孩子,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很少有挥汗如雨的机会,其实这样不利于水湿的排出。
湿气重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专家认为,当湿度增高时,许多人会缺乏自控力,烦躁不安;随着气压的降低,人体的血压、血沉、尿量都会随之产生细微的变化,容易诱发相应的疾病。
人体湿气重,常容易出现困倦欲睡,舌苔厚腻,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屈伸不利,胸闷腹胀。食欲欠佳,大便溏稀或黏腻等脾胃虚的症状。
脾运化水湿,脾失健运,水湿代谢不出去,停留到体内形成水湿或痰饮,形成水肿或肥胖。
头脸油腻,脸上长痘、长斑以及女性的一些妇科病如白带异常,瘙痒也与湿气有关。
这个时候要注意为自己排除湿气,并做好预防工作,祛湿防病身体才健康。
如何祛湿?
1、艾灸祛湿
《神农本草经艾灸 》中记载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脾俞、三阴交、中脘穴、足三里、命门穴、丰隆穴这组穴位能最快最有效地祛湿。
2、背部刮痧,散热祛湿
容易受风的部位通常是人体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区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祛湿。
具体操作 是使用刮痧板少量刮痧油以起到润滑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样的 由上往下刮。大概每个区域刮5-8下即可。
3、膳食调理,健脾利尿
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薏仁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
4、少摄食盐,助肾排水
排水还应少吃食盐,人体摄入的盐分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产生水肿。若无明显排汗过多的情况,夏末仍应低盐饮食。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盐摄入应少于普通人的摄入量,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
雨季养生小贴士
春夏雨季易引发肠胃疾病、皮肤过敏、感冒久治不愈、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高发。
这个季节健脾是最重要的养生。
1.少吃肥腻、甘甜的食物。
也不要暴饮暴食、酗酒,因为饮食没有节制、肥腻味甘的食物吃得过多会加剧湿热蕴结于脾胃。
2.日常饮食首推清热祛湿、健脾和中的食物。
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等能清热;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等能利水渗湿。薏苡仁粥、赤豆粥等都是这一季节不错的选择。
3.要格外注意食品的卫生和新鲜度。
这个季节食物很容易霉变,误食霉变食品易引发胃肠炎,甚至食物中毒。
4.儿童不宜吃过多的瓜果和冷饮。
儿童的消化功能原本就较弱,如果再贪食冷饮或瓜果,会出现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
5.常备藿香正气水。
如出现四肢沉重、嗜睡等现象,可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以抵御湿热的侵袭。如果因脾胃虚弱,出现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胃口不佳等表现,可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和胃化湿、益气健脾的药物。
6.更好早睡早起,中午小憩片刻。
7.要保证适量的户外运动与社交活动。
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8.淋雨后,衣服一定要洗晒晾干。
防止多雨潮湿导致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 养生杂志,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李小五
⊙运营编号GYZX0002
梅雨季节如何防止湿气进入体内 夏季阴雨天如何避免湿气进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