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珠玑古巷(顺德“乌衣巷” 盛名隐于市)

生活常识 2023-04-16 21:28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乌衣巷在哪里在哪个市 顺德“乌衣巷” 盛名隐于市

第三届佛山公益慈善

项目大赛受资助项目

俯拍大良清晖园。清晖园是旧时“八闸”最气派的大宅。

大良华盖步行街。华盖里的前身旧时属于“八闸”。

大良宝华巷,尚存零星几间镬耳屋。

唐刘禹锡有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或许,这首唐诗也适用于大良“八闸”。

大良华盖里,旧称“八闸”,曾经碧瓦朱檀、雕梁绣户、层楼叠榭,如今尽管是人来人往、灯红酒绿的步行街,但终究没了当初“八闸”的恢宏和底气。

除了清晖园保留较为完好外,大多“八闸”内的大宅子已经荡为寒烟,尚存几座灰暗的镬耳屋,几扇趟栊门将过往的浮华关闭起来,一切相忘于江湖,隐名于盛世,仿佛不曾存在。

文/图佛山日报记者骆苏艳实习生罗青

1

寻访“八闸”,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华盖里直街,旧称‘八闸’,是清代及民国期间富裕人家的聚居地,为维护安全建‘八个闸门’防卫,故名。后因‘笔街’改称‘华盖路’而跟着改为‘华盖里’,建于清代。”

根据史料记载,这八个闸门是华盖里直街口(今华盖里广播剧门口);湾仔巷尾(今新路清晖园正门南,停车处);百岁流芳口(出新路处);八闸二巷(旧人民戏剧院后门);四巷尾(现宝华巷口,出蓝天巷处);八闸一巷出福字巷口(华盖路处);新华里口(出华盖路处);罗氏大宗祠北侧平安里口(出新路处即司徒禄之宅门)。

按图索骥,记者走进华盖里寻找昔日的“八闸”。

“阿姨,知道‘八闸’吗?”记者向华盖路步行街一档主打听“八闸”。档主木然地摇摇头。

走进步行街周边“辐射”的横街窄巷,记者继续打听“八闸”的下落。终于在华盖里一巷,找到了一些“八闸”的“蛛丝马迹”。

“我们这里以前就是‘八闸’,但具体的情况不是太清楚,我都是听我家公讲过一些‘八闸’的事情。”在华盖里一巷住了42年的潘姨边开门边说,但自己对于“八闸”并不了解,只知道自己现在的居所就是以前龙姓人家的丫鬟居住的。

“你去问问巷口那家人试试,他们家就是姓龙的。他们家很大,你要用力拍门,里面才能听到。”潘姨指着巷口一间铁门紧闭的老宅子说。

龙姓人家,曾经是“八闸”的主人。《华盖山下》作者陈超雄老先生介绍,“八闸”最早的雏形应该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龙应时收购了天章阁(清晖园的前身),后来龙氏族人不断发展壮大,于是在附近建房居住,形成“八闸”。

沿着潘姨所指,记者走到巷口的一所老宅子。门口的邮箱写着这座大宅的主人名字“龙罗妍妍”。

龙罗妍妍由于年事已高,当天无法接受记者的采访。但她对于“八闸”的零星记忆,曾被陈超雄记录下来,收入于《华盖山下》一书中上世纪40年代初,我“入门口”结婚的时候,我家公已说,我们这间屋子已经建了100多年历史了。

龙罗妍妍的儿子龙先生年过半百。他说,“八闸”早已不叫“八闸”,现在的华盖里和他儿时记忆中的“八闸”已经完全不一样,更别说他母亲龙罗妍妍记忆中的“八闸”了,而随着年事渐高,母亲也模糊了“八闸”的记忆。

时过境迁,老一辈渐渐离去,这正是“八闸”从大良坊间“消失”的主要原因。

2

考究“八闸”,难以想象的旧模样

“八闸”究竟何来?不管是街坊记忆,还是史料记载,都极为有限。

据了解,龙家人在早期顺德的围海造田过程中已有一定势力。乾隆时期,龙家出了个辛未科进士龙应时,他曾任山西灵石知县。后来,龙应时的儿子龙廷槐又高中乾隆丁未科进士,入选翰林院编修,入职上书房。再后来,龙廷槐的儿子龙元任又中嘉庆壬申科进士,同样入选翰林院编修。这就是龙家最为人传颂的“一门三进士”美谈。

据顺德县志记载,龙廷槐因奸臣和弄权而无意久恋官场,趁回乡为父亲守孝不再出仕。嘉庆五年,他在大良南门外前明状元黄仕俊故宅修“小方园”读书奉母。这小方园就是清晖园的前身。

小方园后来经龙廷槐的儿子龙元任扩建,并易名为“清晖园”。之后此园便代代相传,到民国时,传到了龙元任的孙子龙令宪的手上。这龙令宪就是老大良人熟知的“恩官”(因原名锡恩得此小名)。当时,大良人都知道恩官是清晖园的主人,也知道他住在“八闸”最气派的宅子里。

据广州中山图书馆馆藏的龙氏族谱显示,这恩官的原配夫人是顺德探花李文田的女儿,另有7个妾。他有7个儿子,全部是妾所生。7个儿子中,有3个是被老大良人津津乐道的“大丈、二丈、三丈”。从老街坊口中,隐约可以知道的是这“大丈、二丈、三丈”都围绕着父亲住在“八闸”三巷、四巷,宅子也都异常阔绰。

翻查现有最早关于“八闸”的史料记载发现,“八闸”最早由龙姓人家“开发”,鼎盛于清末民初。

“八闸”里的众多豪宅规模形成,而且还成巷而建,规划科学,如四巷的清晖园、二巷的中和园、一巷的龙韶雅宅等。正因片区豪宅众多,才有了八道闸门,以及看守闸门的“乡勇”,承担片区内的安保工作。

龙姓人家开创了“八闸”,但龙姓并非“八闸”唯一的姓氏。据《华盖山下》记载,新中国成立前最多的住户是从清晖园分支出来的龙氏族人,为罗氏,再有李氏、冯氏、司徒氏、潘氏、辛氏、陆氏、陈氏、韦氏、周氏等。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八闸”有300多住户。

顺德人注重家族观念和家族威望,有威望的家族会把祠堂建设得很宏伟、大气。“八闸”聚集了当时大良的名门望族,这里的祠堂也是相当兴盛的。据了解,旧时的“八闸”发展到每个巷拥有两个祠堂。

3

走进“八闸”,物是人非的老街巷

陈超雄说,“八闸”这个地方,到目前为止还住着一些原住居民,小部分龙氏族人仍然居住于此,只是那八道闸门在1955年前后被全部拆除了。

被拆除的,不止八道闸门,还有一些昔日的深闺大宅、祠堂,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上世纪80年代初。大良城市建设不断“辞旧迎新”,现“八闸”仅零星存在几间镬耳屋、几道趟栊门。“八闸”还在“八闸”,“八闸”已非“八闸”。

如今,“八闸”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四巷已经划入清晖园,湾仔巷变成了直街马路,平安里变成了商住区,二巷变成了顺德老干部活动中心,剩下的旧宅也不少保留着清代的风格,但为数不多。

陈超雄说,自己从1959年开始就住在华盖里。最初他住在“八闸”四巷屋经过改建的厨房,当时就感受到此宅在旧时应当不同凡响。1970年,他从四巷屋改建的厨房搬出来,但仍旧居住在华盖里。

“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地方文物保护概念,所以很多旧物被毁了。”这是陈超雄比较后悔的事情,“在1971年,亲手把托儿所所在豪宅里的白兰树砍倒了,做了木凳给居民用,把六角亭拆了,用那些洋木柱去供销社换了钢筋水泥。”

陈超雄所言的托儿所正是现今的中区幼儿园,被纳入了大良中区宝华巷改造片区,幼儿园今年暑假正式停办,进入待拆迁改造的程序。

宝华巷也属旧时“八闸”地头。《广东省顺德市地名志》记载“宝华巷在民国时期,多为有钱人居住,其中天宝荣、天宝华金铺老板居此,故习惯称宝华巷。沿用至今,门牌18~45号,长146.62米、宽2米。建于清代,两旁的房屋多是砖木结构平房的古老大屋,也有2-3层砖混结构楼房,是居民住宅。”

宝华巷算是“八闸”里历史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街巷。在大良启动宝华巷三旧改造项目时,曾有市文物保护专家前来勘察内里部分建筑的保育价值。

“八闸”不在了,“八闸”的原居民大部分也迁走了,他们中大多移居海外,其中定居香港最多。不少“八闸”原居民的后代名声斐然,如李介甫、李兆基。他们的祖宅至今仍在旧时“八闸”内。

如今的“八闸”,仍旧四通八达、熙熙攘攘。一条步行街令其变成了华盖商圈,大街小巷里,夹杂着叫卖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天南地北的口音。“八闸”已是这座城市的一本“笑忘书”。

乌衣巷很有名 乌衣巷更好的地方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