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窑真正的天青色(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国宝级汝窑)

生活常识 2023-04-18 20:12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青色分为哪几种青 中国更高级的青色,比汝窑超前700年

中国瓷器的开端

在南方还是北方?

最初瓷器的颜色

是白色还是黄色?

谁是中国跨时最长的窑口?

所有的伟大,都来自于好奇。

先民们看到泥土遇水风干后,留下来的脚印形状,结实又能蓄水,在好奇中人们发现了“陶”

当陶盛放食物,经过火的炙烤后发生了变化,便脱离出了“瓷”

瓷器是自然对好奇的奖励,而青色,则是上天为瓷器亲手披上的之一件外衣

唐代·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陕西法门寺藏 图自/大力

论起古代对青瓷的极致追求,非宋徽宗莫属,从北宋五大官窑“四青一白”的局势中即可窥见。

宋代的青色有多么惊艳呢?如果你看过汝窑的天青、龙泉窑的粉青、耀州窑的橄榄青...

各色的青,争奇斗艳,最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势态,浸润了宋代的柔美与生机。

当你忍不住想要去追溯这些青色的由来时,你会遇见一个神秘而伟大的青瓷——越窑

各类青瓷合集 北京故宫 图自/大力

越窑是青瓷的集大成者,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唯一继承者。

在南北朝时期之前,越窑的“青色”便是瓷器的官方用色

那时的青,无需任何粉饰,带着原始的野性和纯粹,美得自然、无所畏惧。

直到1500年后,白瓷的出现,越窑之一次在“瓷场”棋逢对手

五代十国·越窑青瓷瓜棱盖罐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唐代·定窑海棠杯·官字款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唐代,在“南青(越窑)北白(邢窑)”分庭抗礼的战场上,一介茶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发表了他的看法。

他将邢窑的白比作银器和雪,而越窑则是璞玉和冰,茶汤装在白瓷之中汤色显红,而放进越窑的青翠之中更能承托出茶汤的透绿。

可见,在青白之争中,陆羽将私心毫无保留地给了越窑,而越窑却因战而勇,在晚唐时期,一跃到达青瓷的巅峰。

唐代·扣银花口盘「新官」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五代十国·越窑青瓷执壶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唐代陆龟蒙的一首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一句“千峰翠色”将越窑的青翠,描绘得动人心魄,意境深远。

而越色青瓷中最极品的“秘色瓷”,据说在千峰叠翠色的韵味上,还有着明月漾春水般的光泽感。

就连乾隆都未曾见到过,还曾感叹写下“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辰星看”的诗句。

那么秘色瓷又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从一个博物馆开始说起!

越窑青瓷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1987年,当人们在陕西法门寺地宫中,发现了14件顶级的秘色青瓷后,从此,皇家最隐秘的“秘色”便不再只是传说。

秘色,以无可撼动的美奠定了越窑的天花板。

俗话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青瓷中更高级的秘色,就来自于满眼皆绿的江南腹地浙江。

越窑青瓷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许多人不知的是,中国除了去法门寺看秘色瓷,浙江有一处地方,还藏有数量惊人、保存完好、断代准确的越窑精品,它就是——临安博物馆。

我们先来看看临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临安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 图自/大力

唐代·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唐代·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盖罂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唐代·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这三件国宝级的秘色瓷体量巨大、纹饰精美,造型考究,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可想而知背后拥有者的地位之高。

可仔细观看时,你会感到奇怪,它们的釉色并不像其他秘色瓷一样莹润青翠,而呈现出厚薄不均的干涩感,这是为什么?

原来“秘色”并非专指颜色,也可以泛指工艺的神秘、来源的机密。

来自临安博物馆的馆藏重器,除秘色瓷之外,还有数量惊人的晚唐至五代十国的日用青瓷,有成套的青瓷套盒、小巧的罐子、盘子等。

五代·越窑青瓷套盒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五代·越窑青瓷套盒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越窑青瓷浅盘 临安博物馆 图自/大力

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这些器物皆为素器。

在以华美张扬为主调的唐代艺术品中,越窑以不变的初心守得一份单色的静谧,不争不抢、遗世独立。

以至于唐代的三彩、褐彩仅昙花一现便快速陨落,而越窑的极简风,毫无保留地成为北宋时期的主流色。

那些耳熟能详的青釉,如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

它们的身上都带有一份越窑宝贵的“血统”,就连邻国高丽的青瓷也是受到越窑的启发。

高丽秘色青瓷 图自/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瓷器窑口能像越窑一般,从瓷器的开端到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例子,它是当之无愧的“母亲窑”

直至今日,当我们回看越窑时,还会有很多疑问。

比如秘色是如何烧制的?不同青色的配方有何不同?越窑为何渐渐消失了等等。

近期,临安博物馆策划了一期“秘色重华”的展览,主题与古对话,就是为了揭“秘”越窑的神秘感。

唐代越窑瓷片标本 秘色重华展览藏品 图自/大力

如何利用泥土和温度烧出“千峰翠色”般的颜色,是近十年来陶艺家方成哲的挑战,这次展览也是他的一次阶段性的学习成果。

与看博物馆不同,仿古需要考虑许多具体的东西,比如器物的尺寸、颜色、线条、装饰、使用等许多细枝末节的事情。

当他将所有经典的器型复刻完一遍之后,才算是重新理解了越窑的成形原因。

釉色测试火照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展览现场公开了越窑釉料的原材料,那些质地不一的原石,是方成哲在各地山上挖来的,不同的瓷石搭配不同的草木灰,即可呈现不同的青色质地。

杭州河上镇瓷石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不同釉料烧成的碗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按照方成哲自己的说法以至于我现在都难以相信,草木灰这么原始的材料,它能够烧出唐人描述中的那样,像越窑这种“千峰翠色”一样的颜色。

对比西方纯化学工程式般的釉料配方,中国古代并没太过复杂高深的配方,当地挖下的土即是更好的答案。

因为南北土质中的矿物质含量不同,南方的铁元素高于北方,所以在南方流行的是青色,而北方白色

山上的釉石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不同的水土,调制出不同的青。

这就解答了,为什么唐代之后的青瓷,都是仿照越窑的青色来烧制的,但最终呈现的青却是不一样的青。

因为不同的青落地之后就开始异地生花了,当地索性就让它成为地方特色化了。

抛开这些物质条件,在方成哲的心中,越窑的青色是一种初春时节,老叶换新芽般的嫩绿,美得自然。

卷唇大钵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这次展出作品共220件,依次按照抟泥覆灰、秘色临安、光素无纹、玉骨冰肌、饰漆扣金、莲花化生等6个角度呈现,是学习越窑最直观的 。

他说真正的仿古,要从学古开始,我们不仅要理解它的审美特色,还要理解它背后的人文内涵,在韵味上把越窑表达到位,才能说把古代的东西真正理解透了。

于是他复刻出了越窑最经典、百看不腻的器型:

带盏托斗笠碗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出筋直筋瓶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瓜棱盖罐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出筋葵口折腹盘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折沿三足承盘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古代器物凝练下极简的线条美,包裹着一汪春水般的绿,都是古人在删繁就简之后的思考

宝塔钮大罐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弦纹小盒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瓜棱盖罐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宝塔钮圆罐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当传统的手艺,突破了材料的限制,才能生长出新的生命力。

古代匠人技艺卓绝地将瓷器金属漆器重新结合在一起,于是便有了唐代顶级工艺——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这样的工艺即使放到今天白癜风网小编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下面是方成哲慕古的作品。

唐代·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图自/

银扣饰漆撇口碗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银扣莲瓣纹斗笠碗 铜扣莲瓣纹斗笠碗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银扣八方盘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在物以致用的想法上,方成哲设计出了实用的茶器。

银扣八方盘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玉璧底斗笠碗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青瓷茶器 秘色重华展览作品 图自/大力

从新看古,越窑似乎从未被超越过。

如果美人在骨不在形的话,那么越窑的风骨是体现在它的颜色上的,颜色即是它从一而终的表达

不被俗世干扰,美的自得自洽,大道至简,自天然。

撰文大力

审稿初恋、古一翻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均来自摄图网、大力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国宝级汝窑 汝窑天青色哪个窑好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