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梁山唯一敢直呼宋江乳名(宋江让谁嫁给了矮脚虎)
锦豹子杨林 他识破宋江,假装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成为水浒结局更好的人
今天白癜风网小编我们来说一位水浒传中的特殊人物。说他特殊是因为有正反两个方面。正面是他的职责在水泊梁山无人可以替代,有几次重要的大战如果没有他,梁山非但不会取胜,甚至会直接散伙灭亡;
但反面来说,他与梁山其他绝大多数好汉放在一起,显得十分格格不入,对于梁山的态度与其他头领(特别是天罡星)相比根本就不积极。
所谓的“替天行道”之事他一件都没做过,甚至被很多网友戏称为“ 好汉”——他只是为了图个梁山好汉的名声,而根本不想落草为寇、啸聚山林。
正因如此,他两次毫无征兆地离开梁山。
之一次是假装回乡探母,若非梁山有难非他不可,他断然不会回去;第二次是因为他师父给他的真言,又以探母为由离开梁山征讨方腊的大营,这次是真的一去不返,与梁山一刀两断。
他就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四的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
一场说走就走的探母之行
让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公孙胜的特点云游道人,道号“一清先生”,名师高足(“神仙”罗真人徒弟),精通法术,呼风唤雨。
,作为一部小说,《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都是上应星宿的天罡地煞星,拥有什么特殊技能都不奇怪。
公孙胜的技能明显不同于普通好汉,尽管他既不属于武艺高强冲锋陷阵的大将(如林冲武松鲁智深卢俊义),也不同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团(如吴用和朱武)。
他是一位会施魔法的道人,他的专业是法术,面对擅长法术的敌人,可以通过斗法将对手击溃,为梁山屡立功勋。
这样的一号人物,在梁山一百零八名头领中可谓是绝无仅有(混世魔王樊瑞也会点法术,但跟公孙胜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我们可以把梁山好汉分为两种属于“人”范畴的普通好汉,和属于“神仙”范畴的公孙胜。
公孙胜(剧照)
梁山英雄排座次的时候,公孙胜的职位是掌管机密的二位军师之一,另一个是智多星吴用。
而吴用作为梁山的正军师,屡次献出奇谋妙策,起到的作用比公孙胜重要得多,所以公孙胜在梁山大聚义前的身份和地位就不如吴用高,聚义之后更是如同消失了一样,正应了他的星宿名称“天闲星”。
身份地位体现在戏份上面。在水浒故事中,公孙胜的戏份的确不够多,为人熟知的只有三件事,即智劫生辰纲、斗法破高廉和芒砀山降魔。
其中,生辰纲是上梁山之前,破高廉和芒砀山是上梁山之后,而且后两件事都发生在公孙胜之一次回乡探母之后。
那么,公孙胜究竟为什么会回家探母呢?
智劫生辰纲
让我们回到水浒原著第四十三回。当时梁山好汉刚刚从江州打败无为军得胜归来,宋江经历了江州吟反诗被打入死牢,得到晁盖倾全梁山之力的搭救后,正式入伙成为梁山好汉的一员。
“孝义黑三郎”希望把父亲接到梁山泊一起生活,于是,经历了一番周折,宋江成功将父亲宋太公以及亲弟弟铁扇子宋清一并带上了梁山。
而宋家的团聚“忽然感动了公孙胜一个念头”,公孙胜是河北蓟州人,离开家乡多年,思念年事已高的老母亲。
于是他向晁盖、宋江二位头领请假回家探母,并说“三五个月后再回来相见,以满小道之愿。”
公孙胜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既然真的是思念母亲,并想让母亲过上好日子,那么大可以像宋江那样把父母接上梁山来,亦或者像李逵那样背老母上山(不过李逵的母亲在来梁山的路上被老虎吃了)。
而公孙胜当时在梁山上也是堂堂排名第四的头领,仅有晁盖、宋江和吴用的地位在他之上,如果他真的在乎自己在梁山的作用,那么就更应该接老母亲上山颐养天年,这可是“忠孝两全”之策啊!
宋江就是这样建议的“何不带几个人去,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侍奉?”
公孙胜回答说“老母只爱清幽,吃不得吓唬,家中还有田庄,老母自能料理。”
宋江
也许,晁盖在公孙胜出发前的那句话,就预示了公孙胜与梁山之间那道不可调和的裂痕“一清先生!此去难留,却不可失信,百日之后不可爽约!”
这也是施耐庵先生给读者留下的一个伏笔,预示着公孙胜压根就没想回来,而他不回来的原因,这里面却没有过多提及。
直到后来梁山大军在高唐州遇到高廉的强大法术,通过公孙胜回归前后的所作所为,读者才终于确定公孙胜早就想离开梁山而去。
那么,公孙胜一直想要离开梁山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高廉
审时度势识破宋江后萌生去意
前文提到过,戏份不多的公孙胜,在全书中基本只参与了三次重要事件,而把这三次事件发生时梁山的分工人员列出来,就会发现蹊跷之处
之一次智取生辰纲,出谋划策的是吴用,牵线搭桥的是白胜,总览全局的是晁盖;
第二次斗法高廉,出主意召回公孙胜的是吴用,执行召回任务的是戴宗、李逵、汤隆,而攻打高唐州的总指挥官是宋江;
第三次芒砀山降魔,出主意的还是吴用,梁山大军统帅仍然是宋江。
而后两次任务,梁山名义上的头领都是托塔天王晁盖,但真正的前方统帅和参谋长却是宋江和吴用。而公孙胜属于最早跟晁盖一起入伙的,严格来说是晁盖推荐他上了梁山,他对晁盖这个老大还是比较有感情的。
晁盖
可是到后来救柴进打高唐州、斗法降服混世魔王樊瑞等三人,晁盖都是那个坐守梁山、不曾出门的老大,真正带兵打仗、攻城略地的人,是当时梁山名义上的二把手,及时雨宋江。
加上施耐庵先生借晁盖之口说出的“不可爽约”,我们有理由断定晁盖看出来了公孙胜想走。
而公孙胜萌生去意,是因为他看明白了一件事情晁天王只是个“光杆司令”,梁山真正大权独揽的人是宋公明。
公孙胜作为一个云游道人,身上自带一种强烈的“闲云野鹤”属性,不喜欢被别人管着,也不喜欢去管别人,一切都凭借自己的本事说话。
晁盖剧照
晁盖了解公孙胜,知道他不喜欢那种被束缚的感觉,对他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加上是生辰纲时期的老相识,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公孙胜对于自己在绿林的领路人晁天王,始终保存着一份尊敬。
但对于宋江,他的态度就十分复杂了。
宋江对晁盖和公孙胜一行人都有恩。当初生辰纲东窗事发,是宋江冒着风险飞马报告晁盖,晁盖等人才得以逃出东溪村。
后来宋江在江州落难,晁盖为报恩倾巢出动,来了一出“江州劫法场”“大闹无为军”,让宋江这位梁山恩人不得不落草入伙。
可是,自从宋江上了梁山,公孙胜就察觉出了事情有些不对劲。
宋江(剧照)
宋江在上梁山之前,由于他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名气已经非常大,整个山东的黑道无人不晓“及时雨宋公明”的大名。
而作为梁山泊的大头领,晁盖的名气却日渐比不上宋江,“江湖上人们多闻及时雨宋江大名”,仿佛当晁盖这个山寨之主不存在。这种虚名不要也罢。
但自从宋江上山之后,梁山有什么行动安排都是宋江来布置,下山打仗也是吴用出谋划策、宋江运筹帷幄,晁盖只在山上做一个名义上的首脑。
这样的组织架构有点像日本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天皇当傀儡,将军开幕府”,照这样发展下去,宋江当不当大将军尚且难料,晁盖却肯定会成为梁山的傀儡大哥。
宋江(剧照)
公孙胜是个何等聪明的人,自然知道晁宋二人这样的关系迟早会出问题。如今宋江得势、晁盖失势,作为晁盖旧部的公孙胜自然会成为宋江在权力斗争中所要打击的对象。
而他的更大竞争对手、梁山正军师吴用,已然投奔了宋江阵营,公孙胜虽然身居高位,却处于“有地位无实权”的尴尬处境,自然会想要离开。
说到底,公孙胜看出来了宋江早晚会成为梁山老大,识破了宋江在仗义疏财背后的阴狠一面。他和宋江压根就不是一路人。
宋江作为一个刀笔小吏,最希望能够受到朝廷诏安,落个“封妻荫子”。曾经在体制内呆过,又无比渴望建功立业的人,对于朝廷和官府的赏赐,会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兴奋。
吴用剧照
而公孙胜是个闲散道人,他一生中只爱钻研法术,不喜欢被人管着,甚至有点无组织无纪律。
一个挤破脑袋想进入体制内,另一个无忧无虑放荡不羁,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不是因为事业上分工合作互相需要,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总要有人选择主动与对方分开。
晁盖想到了公孙胜不会回来,对于这个结果他也可以接受。但宋江不行,梁山泊需要发展壮大,人才是发展的之一生产力。
所以在公孙胜刚离开时,对他十分不放心的宋江便跟晁盖、吴用商议派戴宗去蓟州探听公孙胜的消息。
公孙胜(剧照)
戴宗并没有找到公孙胜,而是在路上碰到了锦豹子杨林、病关索杨雄、拼命三郎石秀等好汉,后又引出了三打祝家庄的事情,“寻找公孙胜”计划暂时作罢。
而且公孙胜也并非无情无义,杨林就是在酒肆吃酒的时候偶遇公孙胜,公孙胜推荐他前往梁山入伙,也算是为梁山的壮大出了点力气。
如果不是在高唐州遇到了高廉,恐怕公孙胜就此真的就与梁山全无瓜葛了。
三打祝家庄
急流勇退,梁山结局更好的人
高唐州之战,公孙胜的回归跟两个人有直接关系,一个是建议召回他的吴用,另一个是他的师父罗真人。
吴用是公孙胜的搭档,两人一起劫过生辰纲,也都是晁盖手下的梁山元老级人物。但他的师父罗真人,书上此前并未提及,所以施耐庵特意安排了“李逵斧劈罗真人”这一章回来凸显罗真人的道术之高深,侧面表达公孙胜的法术之强大。
罗真人劝公孙胜回到梁山,理由有两点之一是公孙胜上应天界的天闲星,第二是帮助宋江打败高廉可以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面对师父的忠告,公孙胜不敢不从,便跟着戴宗和李逵一起回到了梁山,路上李逵还收了金钱豹子汤隆,又帮助梁山壮大了队伍。
李逵剧照
不过罗真人并没有让公孙胜给梁山卖命。他跟公孙胜说“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八字真言成为了公孙胜离开梁山的依据。
此后的岁月里,梁山不断壮大,头领多达108人,并最终聚义水泊排座次。由于公孙胜是道士,英雄排座次的罗天大醮是他来主持的,他通过法术掘出了定下头领排名的天文石碑,上面印刻着108名梁山头领的所对应星宿、绰号和真名。
公孙胜凭借他独一无二的无敌法术,以及元老地位,排在了第四位,属于梁山管理层的大人物。
在聚义之后的内容里,我们很少见到公孙胜的身影。这个“少”,是相对于宋江、卢俊义和吴用三大头领而言,但公孙胜依然在法术领域扮演着“技术担当”的角色。
排座次
三败高俅的第二战,公孙胜作法祭风帮助流淌火烧宋军战船;征讨辽国的时候,他又在幽州青石峪破除贺重宝的妖法、大破太乙混天象镇。
被很多人描述为“全书之一武力值”的金剑先生李助,把卢俊义都逼到了墙角,是公孙胜通过法术才帮卢俊义扭转不利局面,克敌制胜......
看上去,的确不是凡夫俗子的设定。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一下公孙胜在随宋江南征北战期间的心态。相比较为梁山出谋划策鞠躬尽瘁的吴用,公孙胜并没有太把梁山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他只喜欢在梁山军队需要自己的时候才站出来。
这一点是他不同于其他头领的根本区别,有人拿林冲跟公孙胜比,但身为武将的林冲显然没有公孙胜心眼多。
林冲
尽管林冲与宋江关系比较一般,不咸不淡,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一样渴望“封妻荫子”,所以林冲在南征北战期间屡屡打头阵,几次英勇负伤,还得了风瘫,为梁山的事业耗尽了自己的一丝能量。
公孙胜不会。他一个道人,既不渴望诏安,又没有家眷,封妻荫子与他无关。他像是开了上帝视角,预见了宋江征讨方腊可能会面对的失败,而自己又不想惹火上身。道不同不相为谋。
恰巧在宋江平定淮西王庆、准备下江南征讨方腊时,军队在东京汴梁城外驻扎,公孙胜想起了师父罗真人的话“逢幽而止,遇汴而还”,便向宋江辞行,成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之一位离开梁山的。
原著中公孙胜对宋江是这样说的“向日本师罗真人嘱付小道,已曾预禀仁兄,令小道送兄长还京师毕日,便回山中学道。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亦难久处。就今拜别仁兄,辞了众位,即今日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罗真人(剧照)
宋江的反应是“弟兄分别如花零落,心中不忍分别”,但公孙胜则表示“若是半路撇下仁兄,是贫道薄情寡义,如今兄长已经功成名遂,此去并非贫道所趋。”
宋江称公孙胜为“兄弟”,公孙胜自称“贫道”,一来是公孙胜自白身份,二来则是,公孙胜压根没把宋江当成兄弟。
确切来说,公孙胜没真正把自己当做梁山好汉,也不愿意跟大家一起出生入死。
究竟该如何理解公孙胜的选择,恐怕见仁见智。
不过,离开了梁山的公孙胜,落得了与非常好的个人结局回到蓟州老家,照看老母,还有田舍庄园可供打理,再跟罗真人修炼法术,得空还能继续游山玩水,云游修仙,好不快哉!
公孙胜(剧照)
再对比一下其他梁山好汉的结局,更可以看出公孙胜的人生之完美。征讨方腊,梁山好汉损兵折将过半——阵亡59人,途中病故10人。
而其余得胜归来的将领,宋江卢俊义被奸臣陷害饮毒酒而亡,柴进戴宗等人无疾而终,吴用花荣在得知宋江李逵死后双双自缢,与宋江李逵合葬......
也许,如果公孙胜能随军出征,有了法术加持的梁山攻打方腊会更顺利一些。在水浒世界里没有假设。
公孙胜选择了走,宋江选择了诏安,他们都必须把自己的路走完,即便道不同,毕竟还曾经一起走过,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梁山108好汉(剧照)
公孙胜虽然排位十分靠前,但他在小说中的出场次数非常有限,由于他法师的人物设定稍微有些脱离现实,所以作者施耐庵先生给他在梁山安排的地位很高,实权却不大。
而作为一个出家道人,他淡泊名利,不图富贵,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欲望,及时功成身退,保全了自己,也落得了好名声。
其实,我们做人也应当像公孙胜那样,稍微放下自己心中的执念,及时看破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采用合适的手法为自己的未来谋求更光明的出路。
参考资料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百回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01-01.
[2]戴庆华.《水浒》败笔公孙胜[J].书屋,2019-01(068-070).
[3]鲍鹏山.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J].博览群书,2018-07(058-086).
[4]押沙龙.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J].西安,三秦出版社,035-128.
宋江让谁嫁给了矮脚虎 宋江回乡探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