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将开园(延庆奥林匹克公园)

生活常识 2023-04-19 18:20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雪游龙被称为延庆奥林匹克公园。雪游龙 一山看四季。

从北京小海坨山脚下,一路向上,海拔1000多米,需要走七八公里的盘山公路。在这条短短的公路上,四季分明。山脚下,是花木扶疏的夏天。在山顶,你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奇观。海拓戴雪有限公司;。2022年冬奥会的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就建在山顶。在它的下面,是沿着蜿蜒的山脊而建的雪车雪橇中心,就像游龙一样。

冬奥会和残奥会期间,高山滑雪、雪车、钢铁雪车和雪橇都在这里举行。奥运会后,这里成为奥林匹克公园,承担着国际比赛、运动休闲、文化展示等多项功能。

延庆赛区雪车、雪橇、高山滑雪场。资料图/新京报记者陶宇摄

生态山林

可持续的场馆规划

2015年,北京 冬奥会申办成功,延庆成为三大赛区之一,将承办高山滑雪、雪上汽车等项目,并配套建设冬奥村和冰上项目训练基地。

体育场所在的小海驼山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北京的第二高峰,也是北京北部的之一高峰。山峦起伏,植被茂盛,紧邻嵩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片未开发的荒野。

2017年,延庆场馆建设规划确定,在当年7月公布的规划中,所有场馆都建在山上,山顶就是高山滑雪中心,就像飞燕掠过山顶俯瞰群山,建在山脊上的雪车和雪橇跑道像游龙一样蜿蜒曲折。再往下是两个非竞赛场馆,延庆冬奥村和山地新闻中心,也位于山坡的树林里。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新京报记者陶宇摄

从冬奥会开幕到冬残奥会结束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仅仅为了这两项赛事,使用如此巨大的场馆和如此高难度的施工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赛后利用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北京冬奥组委总体规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告诉记者,可持续作为一项改革内容,是本届冬奥会与往届奥运会更大的区别之一。

这一改革源于2014年国际奥委会发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议程》,开启了奥运会改革的大门。核心内容包括降低奥运会申办和运营成本,增强可持续性,提高公信力,注重人文关怀。刘新平说 可持续是本届冬奥会的特点之一,也是贯穿筹办和举办冬奥会全过程的工作。

具体到延庆赛区,延庆赛区的两大竞赛场馆和两大非竞赛场馆将在赛后形成延庆奥林匹克公园,继续承办国际顶级赛事,建设训练基地,开发公众休闲娱乐场所,使冬奥会场馆得到充分利用。

亲历讲述

最艰难的建设故事

离小海坨山最近的镇是山脚下的张山营镇。从张山营镇到小海坨山,直线距离10多公里,但路只到山脚的西大庄科村,山上没有路。在场馆建设开始之前,需要修建一条简易的盘山公路。当时所有的物资都是人驮着驴上山的。

2018年初,北京金高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晓燕前往延庆分部,负责这里的生产和生态安全。当时临时山路刚修了一半。韩晓燕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回忆说,当时物资上山是更大的困难之一。所有的材料都被运输了

最危险的工程是人工挖桩,堆在山上。机械上去是不可能的,只能靠人力。 有1000多根桩,更大的直径只有1.5米,最小的0.8米,深度却有20米。 韩晓燕说。人工挖孔桩的 在普通工程中已经不用了,在山区只能这样做。挖这种桩的时候,一个人在上面,一个人用绳子在下面挖。这需要非常高的安全意识,地下是不可预知的。可能上面的人一走神,下面就会有危险,所以要和很靠谱的人合作。两个人一般是夫妻,兄弟,父子。

建后修复

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小海驼山属于燕山山脉和杜军山系。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属于高寒草甸生态,山高林密,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油松林。是北京周边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抵御沙尘暴进京的重要防线。

冬奥会场馆的建设会破坏小海驼山的生态系统吗?在施工区域,是否会影响小范围内的生态循环,导致航道变化,引发灾害?

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以及设计解决方案,还是在场馆规划出台之前。早在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几个学院的团队就成立了,负责整个延庆赛区建设前的生态测绘、建设中的移植保护、建设后的恢复等一系列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的张志祥是团队成员之一。他回忆,之一次走进小海坨山是在2016年的冬天。山沟里的小路全是冰,队员们互相帮助,找出冬季森林里的每一条小溪,每一处植被。

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新京报记者王佳宁摄

根据 回避和。,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个基本原则之一,团队设计了不同的方式来保护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植物,包括栖息地相似的近距离保护和远距离迁地保护。在随后的建设中,从比赛区移植了1102株植物。

7株珍稀植物,对2.4万株树木实施迁地保护,还建设了专门的迁地保护区域。

一份来自北控集团的资料显示,在整个建设和保障期间,小海陀山完成了数百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对施工过程中剥离的表土进行了“全手工”回收,并伴随生态修复工作全部回用,原生树木通过原地保护或移植、迁地保护,更大程度保护了周边自然环境。,还建立了动物保护通道,并为小动物建设栖息地,使延庆赛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赛区。这些工作都得到了回报,在冬奥会期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几次出现在赛场,成了最萌“观众”。

发展理念

文化和体育的融合

从小海陀山下的冬奥村,到山脊上的“雪游龙”,再到山顶的“雪飞燕”,赛后的延庆奥林匹克园区,设计了一整套涵盖四季的利用方案,使原本的冰雪场馆得到了全方位的利用,也展现出了超出冰雪运动的价值。

据介绍,园区还有多处展示和体验中国文化、冰雪运动的场馆,这些体验项目和竞赛场馆一起,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通过冰雪运动聚集起来,实现冰雪互动、雪景互动、四季互动。

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山林场馆”理念,同样体现在赛后利用中。在园区,所有设施都依山势而建,掩映在重重树木之中,与大自然融合一体。从建设开始,到赛后整理,高山草甸的生态系统被完整保留和修复,园区还建设了野生动物通道,让野生动物重新回归,当游客置身园区,不仅能体验冬奥精神,也可以享受山林野趣。

比如,为保护地表生态而建设的地下廊道,更大可能地减少了人工建筑对地表的影响。水系的布设更是如此,冰雪运动需要大量的水来造雪,园区通过利用泵站,通过逐级提升的方式进行输送。在小海陀山的南坡,海拔900米和1050米处有两个蓄水塘坝,这些塘坝和蓄水池还能实现对赛区内自然降水的收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站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就能看到脚下的蓄水池,宛如山中的一处湖泊,它不仅发挥着蓄水等功能,也是园区最重要的景观之一,成为了生态奥运、绿色奥运的一部分。

据介绍,园区建设了先进的节水系统,可以收集雪水、处理污水并利用。,这套高效的水利用系统,也在涵养着整个园区,实现了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看点1

建在山顶的奇观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也就是被称为雪飞燕的场馆所在的地方,建立在小海陀山顶,远处笼罩在雾中的群山尽在脚下。

雪飞燕夜景。受访者供图

雪飞燕是高山速降项目的起点,赛后,这里保留了大量赛事设施,比如出发棚,还有相应的雪地摩托等,都被保留了下来,供游客打卡。还有一部分加以改造后投入运营,比如一处运动员的休息区,改造成了山顶餐厅,餐厅外侧是玻璃幕墙,坐在餐厅中,即可俯瞰整个小海陀山。

夏季的小海陀山,已是一片葱绿,不复赛时的白雪皑皑,但在未来,这里仍会通过人工环境等,提供冰雪运动体验。,还会接待专业训练、承办顶级赛事等。

“对我们来说,这么大规模的竞赛场馆,怎么样进行赛后利用,这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北控京奥场馆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新说,“不过,在冬奥期间,我们接触了大量国内外专业的队伍,包括运动员、教练等,从他们那里,也了解了很多他们对延庆赛区场馆的感受、评价。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据介绍,在赛后,除了向公众开放、普及冰雪运动之外,延庆赛区的专业场馆,还会提供多种专业服务。李新介绍,在未来,延庆赛区一方面会服务大众,吸引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也仍会进行各种专业相关的经营活动,“毕竟这些场馆都是为世界顶级赛事建设的,标准之高是世界一流的,而且,这里的山地条件、服务保障也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事实上,这里高标准的场地,专业的赛事服务保障,在赛时给各国队伍留下很好的印象,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也有创造价值的基础。”

在规划中,延庆赛区的竞技场馆,仍然是全球顶级的运动员训练中心、赛事场地,接待全国乃至全球的冰雪运动爱好者。

看点2

横跨四季的穿梭

从山顶的雪飞燕一路往下,长长的索道联通了山上山下。

索道是冬奥赛场必须依赖的交通工具,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有全国最长的索道,从山脚下的冬奥村,可坐索道一路攀登,到达竞技结束区等场地,直达小海陀山顶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长长的索道。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索道的海拔落差极大,更大落差达到1300米。园区索道有座椅式和轿厢式索道,每个轿厢可以乘坐8人,且座位在低温状态下可以加热。

在高山滑雪中心,共有9条架空索道和2条拖牵索道,全长10.14公里。从山脚的奥运村到山顶出发区,需要换乘3次,通过4条索道,全长5公里,大约需要30分钟,轿厢四面透明,可以俯瞰小海陀山景色。

由于海拔落差大,一路上行,可以看到“一山分四季”的奇景。今年“五一”期间,园区开放时,正是春末夏初,山下的冬奥村,粉色的山桃花刚刚绽放,一路往上,鲜花隐去,绿色渐渐消退,仿佛时间回溯,山坡慢慢变成黄色,赛道上的雪还未化尽,但已经露出了斑驳的土壤。索道的尽头,就是小海陀山顶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也是园区更高处,山顶的温度很低,即便是夏天,也需要多备衣服以御低温。

接近小海陀山顶处,索道也进入了角度更大的区域,从缆车中往下看,山坡仿佛是垂直的,如在冬天。小海陀山半山弥漫云雾,乘缆车在云雾中穿行,恍若进入了仙境。而在夏季,乘坐缆车穿越层峦叠嶂的山峰,在茂密的树林上空,一路掠过树梢,则是最美妙的体验。

看点3

穿越山岭的步道

在延庆冬奥村的一侧山脊上,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矗立在山腰的平台上,从雪车雪橇中心往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脊建成的赛道,宛若一条盘旋在山中的游龙。

雪游龙冬景。受访者供图

赛事过后,雪车雪橇中心的大部分临时设施都已拆除,但仍有一些冬奥元素被保留了下来,供游客打卡、体验冬奥氛围。,部分设施经过改造,更加适合游览参观,比如一条沿着雪游龙蜿蜒而下的“游龙步道”。

“雪游龙”由16个角度、倾斜度各异的弯道组成,包括世界上非常少见的360度回旋弯赛道。赛道整体是一条封闭的长廊,顶上由一个个小木板铺成廊顶,“游龙步道”就在廊顶的一侧,和赛道一起蜿蜒而下,全长1.9公里。在这里,游客可以沿着步道,从场馆出发区一直走到结束区,近距离体验这条高难度赛道的每一个细节。

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进介绍,雪车雪橇中心,设计了场馆参观、VR体验等多个服务项目,游客可以通过VR模式,沉浸式体验雪橇在雪道上飞驰而下的 ,也可以沿着“游龙步道”漫步山巅,俯瞰整个“雪游龙”。

更多的项目仍在改造和筹备之中,据介绍,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出发区、赛道区等将保留比赛和训练功能,运营和后勤区将改造成青少年自然营地、冬奥主题科普营地等。在设计之初,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还预留了赛道体验出发区,游客可在专业人员陪同 验赛道。而在观众区,还可以举办小型音乐会和展览等活动。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越

延庆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