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忘记发节日祝福怎么补救(忘记这个节日)
寻求阳光 忘记这个节日
今天白癜风网小编是记者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节日,可是我却一直记得。虽然离开媒体近十年了,但每年到了今天白癜风网小编,我都不由得回忆我曾经五年多的记者生涯。
2008年那个夏天,我从郑州来到小城濮阳。和濮阳日报社签订了就业协议,圆了我进入纸媒、用写文字工作的梦,从此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艰辛和欢乐的媒体人生活。
在濮阳的两年,我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濮阳早报》“元老级”记者。因为是外地人,对当地人情风俗不太熟悉,所以深入基层的经历比较少,也得不到有价值的社会新闻。那两年,主要还是以时政新闻报道为主,和当地劳动人事、团委工会等部门建立了很好的业务对接关系。
庆幸遇到了更好的濮阳人,更好的报社领导和同事们。他们对我这个“陕北人”照顾有加,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方面,让我这个刚出校门单纯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和善良。
也许因为是对家乡的眷恋,还可能因为报社待遇、机制等各方面的不满足,突然就决定回老家。在濮阳看过十几个对象,都没成。竟暗想,假若两年之内结不了婚,就回老家。那时候多傻啊,自己才二十五六岁。
出于任性和幼稚,就这样,离开了濮阳,离开了最可亲可敬的领导、同事、陕西老乡和朋友。2010年9月份,回到了家乡榆林。虽说是家乡,但很陌生,很不适应,只是大二大三期间在榆林日报社实习过两个暑假。
先后在《榆林周刊》《华商报》《榆林晚报》工作。差不多三年时间,看似风光,实则漂泊,经历了太多的不易。有《榆林周刊》更好的同事,《华商报》短暂的“所谓美好”,还有《榆林晚报》两年刻骨的记忆。形形 的人和事,对于一个过于实在的人,真的是一种严峻的生活考验。
再也不是那个只懂得善良的大学生,身边不再有好多“性情中人”。从时政新闻转入社会新闻,风吹日晒,榆林十二个区县不知跑了多少遍。采写过正面,也曝光了不少负面。帮助了不少困难的人,也得罪了很多人。那时候什么也不顾,只要是新闻,自己认为有价值,就会不顾一切报道出去。经常有自己的新闻在《凤凰网》首页转载,这样就会很有成就感。竟然也会怀着拥有“新闻理想”的正义感,去作难一些人,现在想想,也真是不该。
回忆起来,那时候好多人,也只是出于工作方面的“好关系”。一旦离开媒体,就变成了陌路人——可是那时候却看不清。
别看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总有后顾之忧。因为记者是青春饭,假如我以后老得跑不动了,那该怎么办?而且真的太纠结,每天为没有新闻线索而发愁。自己也不是那种靠坑蒙拐骗发财的记者,就挣点可怜的稿费。没有稿件,意味着没有收入。所以很羡慕体制内的稳定工作,每月领着固定工资,旱涝保收,老了也有退休金。
2013年,老家县上发公告,招录466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那年29岁,已经结婚,大儿子刚刚半岁。经常奔波于榆林和老家之间,又没有车,很是辛苦。
为了尽可能地考上,报考了竞争力相对小的公安系统。2013年7月份,离开榆林,举家搬回绥德。就这样,彻底离开了从事了五年多、让我万般怀念和不舍的媒体工作,转入了这辈子都没想过的一个职业。
九年多过去了,自己由29岁来到了38岁。
这九年,或许不能再去回忆。岁月将我磨洗成一个年近不惑的中年人。真的是为了稳定,却违背了自己的理想和初衷。还有来自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已不再是那个内心充满诗情的少年。自己觉得自己不是那个自己,但自己也无可奈何。
年少时幻想过很多种生活,唯独没有想到是这种。唯一安慰就是两个儿子,都健健康康,活泼可爱。
我是从小爱学习的那种乖乖好学生,长大后经历了社会的各种复杂,包括人性的柔弱或残忍,一时难以接受,待明白后才觉为时晚矣。有自己成长环境、性格爱好的原因,也是体制内外的巨大差别,这也是之前完全没有料想到的。
现在的生活平淡如水,每天忙于家庭,大儿子的学习生活,二宝的幼儿园接送生活,还有陪伴二宝回来后的玩闹。也有父母,他们都刚刚年过六十,要经常回去看看。
有不言的心事,已来不及矫情。更大的感觉就是时光太快了,转眼就是三四年。我又想挽留,又想奋斗,总是觉得这一生,梦想没有实现,遗憾没有划掉。仍要接受意想不到的各种不快,仍要努力去寻找阳光,因为有责任。
忘记了重要的节日 忘记节日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