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后的朱元璋对郭子兴的评价(绝了郭家的后嗣,夺了郭家的权力
朱元璋为什么杀郭子兴全家 绝了郭家的后嗣,夺了郭家的权力,朱元璋与郭子兴究竟有何恩怨?
朱元璋是个苦命人,自幼父母双亡乞讨为生,后又遁入空门,走投无路之际,参加了濠州郭子兴的义军,
可好景不长,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态度,屡次到了欲置他于死地的边缘,
朱元璋心思缜密,
强烈的权欲,让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步步为营,成为一军统帅;可怕的耐心,让他在面对郭家父子刁难时,不动声色;
他如同蛰伏在黑暗中的猛兽,漫长的潜伏,犀利的目光却欲将一切吞噬,
只待时机成熟,他即刻就会露出凶猛的“獠牙”,将敌人一举消灭.......
多年后,郭子兴去世了,他的两个儿子也诡异地死了,郭家绝了后嗣,而朱元璋在灭掉劲敌陈友谅后,创建了明朝,却成了开国皇帝,
与郭家父子的恩怨,也化作前尘往事,消散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郭子兴在世时曾经多次想向朱元璋下手,总是功亏一篑,要是他毫不顾虑地当真下了杀手,
只怕郭家也不会落得绝后的下场。
朱元璋的出生与成长,一直伴随着贫困、逃债、逃荒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元朝,尽管存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却经历了11位皇帝,
其中有9位皇帝,还是在短短48年里完成了政权交替,
宫廷纷争连年不断,内部争斗时时出现,再加上如影随形的天灾,迫使本就生活穷苦的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到处奔逃迁徙。
在金陵句容的朱家巷,就有这样一家姓朱的淘金户,
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莫说无金可淘无法糊口,压在头上的大笔税款又让这家人陷入了绝境,
无奈之下,当家人朱初一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舍弃家业,奔逃到泗州盱眙县躲避债务。
朱初一在世的时候,朱家尚且还有零星的薄田维持生计,
可随着朱初一去世,又不幸赶上连年灾荒,本就贫困的朱家顿时陷入了家徒四壁的绝境之中,
为了生存,朱家的两个儿子不得不洒泪相别,带着妻儿各寻生路,
长子朱五一几经流转,迁居到了濠州钟离县;
次子朱五四(朱世珍)则拖家带口迁居到了岳父“陈公”所在的村落,依靠着租种土地来养家糊口.......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更底层的佃农家庭,朱五四一家几乎每天都在穷困中苦苦度日,
不久妻子陈氏就生下了小儿子——未来的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儿子的孕育过程,史书、地方志上是写得天花乱坠,
或说朱元璋出生当夜“二郎庙移避东北百余步”;
或说朱元璋出生时取水洗澡“涧水皆香”.......
实际上,朱元璋出生后,很现实的问题是——本就贫困的朱家愈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万般无奈之下,朱五四只好效仿父辈,一边靠着做佃农维持生计,一边又拖家带口逃债、逃荒,逃奔到了兄长朱五一迁居的濠州钟离县。
经过了多次逃奔,朱家的处境,已到了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的地步。
没有归处,索性将自己送进皇觉寺当了和尚
时间一晃,到了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这年朱元璋虚龄十七岁。
自进入至正时代后,元朝在元顺帝励精图治与丞相脱脱的勤勉能干之下,一度呈现回光返照的局面,
“至正四年”正是“脱脱更化”如火如荼的关键节点,
,一场不期而至的罕见天灾,将刚刚有些效果的“至正新政”瞬间击得粉碎,也成了压垮元顺帝信心的“一根稻草”,
这一年开始,水涝、旱灾、地震接踵而至,
生产遭到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典妻卖儿,逃荒的、病死的、饿死的数不胜数,
朱家也未能幸免,
短短的十几天里,瘟疫和饥饿就先后夺去了朱元璋父亲朱五四、大哥朱重五、母亲陈氏的性命,
此时的朱家已破败不堪,莫说一口薄棺都置办不起,哪怕是一块墓地都没有,
后来还是同村的富户刘继祖动了恻隐之心,给了他们一块墓地,
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这才用破旧的衣服裹着亲人的尸体,将他们草草安葬。(朱元璋称帝后,刘继祖被追封为“义惠侯”)。
随着双亲及兄长离世,朱家剩下的兄弟也不得不各谋生路,
两个姐姐嫁得早,长姐嫁给了王七一;二姐朱佛女嫁给了盱眙人李贞,生下儿子李文忠,平日里对娘家多有照顾;
朱元璋的寡嫂王氏带着一双儿女投奔了娘家;二哥朱重六留在破屋里为朱家守业;三哥朱重六就近做了刘家的赘婿;
是朱元璋。
据朱元璋后来在自撰的《朱氏世德碑记》里讲,他小时候常患重病,常“舍身皇觉寺中”,
如今朱家子女中唯独朱元璋没有归处,索性就将自己送进皇觉寺当了和尚。
破屋偏逢连夜雨,
饥荒之年,偌大个皇觉寺也只为朱元璋遮蔽了个把月的风雨,就已无力养活一众僧人,
朱元璋就不得不四处托钵游食。
这是朱元璋一生中最为艰苦的时期,破衲芒鞋走遍了庐州、光州、汝州、颍州等地,
不但风餐露宿,食不果腹,途中还身患重病差点一命呜呼,
就这样颠沛流离三年后,朱元璋才返回皇觉寺,好在寺中已有粗衣淡饭来保障他的生活,
这才结束了他的游食苦旅。
“贾鲁修黄河”泽惠后世,却也为大规模起义埋下伏笔
时间一晃,很快就到了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
此时的元顺帝,早已没了当年励精图治的模样,整日沉迷在宫中#34七贵#34身上,压根就不愿意打理政务,
元廷内部也早已被帝党和后党闹得乌烟瘴气,
各方势力为了加大争权夺利的筹码,纷纷将目标放在了搜刮百姓钱财上,名目五花八门,
苍生惨遭涂炭,整个社会经济走上了崩溃的道路,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蜂起的农民反抗斗争,
虽说起义爆发的原因是百姓积怨已久,但实际上引发如此庞大规模起义的“导火索”是黄河!
黄河连年决堤泛滥,“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已其毒”,
沿河的百姓背井离乡,卖儿卖女,悲苦不堪,
,因为元大都离黄河较远,元廷始终不够重视黄河的治理,
直到至正四年的水患,危及到了运河以及山东、河北沿海地区的盐场,元廷才开始大规模治理黄河,
这期间元廷虽然采用了多种治河方略,但始终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直到至正九年黄河灾情更加严重,元廷才采用了水利学家贾鲁“疏、塞并举,使黄河改道东行”的方案,
不过,这个方案拖到至正十一年才得以实施,
贾鲁被任命为河防使,指挥十五万民夫和二万士兵,开始了黄河治理史上的著名的“贾鲁治河”。
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里,贾鲁就修整了沿河缺口一百零七处,堵塞决口并使黄河回归故道,
治河大功告成,贾鲁回朝,向顺帝上《河平图》。
,虽然贾鲁完成了一项泽惠后世的功业,但整个治河工程耗资是相当庞大的,据统计耗银“中统钞百八十四万五千六百三十六锭有奇”,工程之大,是古代治河史上不多见的,
如此巨大的开支,毫无疑问将落在百姓头上,再加上治河民工“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遭受官吏的鞭役和克扣粮饷,
使得原本在灾害中饱受多年苦难的百姓,积怨已到爆发的边缘,
在这种背景下,白莲教的首领栾城人韩山童、颍州人刘福通就利用这次时机发动了元末农民大起义。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开启他的军伍生涯
这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早早就开始策划造反了。
刘福通,本出生在一个巨富之家,据说是贾鲁勒索刘家珍兽白鹿未逞,便以修河为名改了河道,毁掉了刘家宅院,此后刘福通就生出了造反灭元的心思;
至于韩山童,其祖父建了个“白莲教”,平日里烧香惑众,到了韩山童接管白莲教后,四处宣传“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
他们看准治河民工“多怨”的时机后,
将一只凿好的独眼石人,埋在黄陵岗附近的黄河河道处,背后还刻上“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有意让民工掘出,
又散布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然后汝、颍反了;
后来又曝出一则童谣“挖了石佛眼,当时木子反”,于是芝麻李称王了.......
尽管刘福通将韩山童“打造”成了宋徽宗的八世孙,
可韩山童这位“南宋王室后裔”还没等到正式成事就被捕杀了,只有其妻杨氏和其子韩林儿侥幸逃入武安山......
韩山童虽然死了,但起义的火焰已经点燃,颖州、上蔡、毫州、项城、息州、光州等地皆被起义占领,
江淮各地纷纷响应,濠州富户郭子兴也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郭子兴的家世与韩山童也有相似之处,
其父“郭公”原来是个算命先生,据说“言人福祸寿夭多验”,算是小有名气,后来因娶了一个财主的盲眼女儿,郭家才开始大富,也为后来郭子兴起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韩山童、刘福通炮制出的“独眼巨人”的消息传到郭子兴的家乡后,
郭子兴就在定远起兵响应,还联合孙德崖、俞某、曹某、潘某四人,一举拿下了濠州,从此自称为“濠州节制元帅”,
而此时的朱元璋,正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之中。
皇觉寺被元军放火焚烧,朱元璋没了栖身之处,只得离开皇觉寺逃命,本想逃回老家,谁知“诸兄皆亡”都命丧在了兵乱之中,
朱元璋只得回到一片残败的寺院,向神像“问卜”,结果卦象显示朱元璋继续当和尚还是重拾家业都不吉利,
这时他想起儿时伙伴汤和劝说自己参加义军,于是又卜了一次卦,没想到这次竟然得了个大吉的结果,
朱元璋不再犹豫,在四月十五到濠州见到郭子兴,开始了他的军伍生涯。
郭子兴初次见到朱元璋,便救了他一命
在元末红巾军中,郭子兴虽是一名势力不大、昙花一现的首领,却为朱元璋开创的帝业打下了基础,不过也给朱元璋带来了诸多麻烦。
史书上说,郭子兴见朱元璋相貌惊奇,便将他留下做了亲兵,不过据《高皇帝御制文集》里讲,郭子兴刚刚见到朱元璋,便救了他一命
据说朱元璋到达濠州城后,或许被守门人认定是元廷所派的奸细,差点被砍了脑袋。
——以壬辰闰三月初一日至城门,门者不由分诉,执而欲斩之。良久得释,被收为步卒。(《高皇帝御制文集》)
幸好,这种大事必然是要上报首领的,于是郭子兴亲自过来审问“奸细”,两人交谈后郭子兴便将“奇状貌”的朱元璋收做亲兵侍卫。
——太祖抵濠城,守者缚而欲斩之。有人报于首雄,良久得免,收入步伍。几月,拔长九夫。首雄,滁阳王郭子兴也。(《皇明本纪》)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朱元璋的相貌,并不是民间传说里的丑陋不堪,反倒是相貌非凡,
毕竟能被守门人误认为是朝廷奸细的人,其相貌气度必然是不同于穷苦百姓,若真是鞋拔子脸,顶多被嘲笑罢了,怎么可能被当做奸细呢。
不过,郭子兴初见朱元璋便让他做了亲兵,可这时的朱元璋对于郭子兴来说还是素昧平生,也未曾立下什么战功,郭子兴自然不会只是相貌非凡的原因就收为亲兵,
说起来,朱元璋的背景还值得再提一提,
此前朱家虽然没出什么知名人物,可朱元璋的外公——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陈公”,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了,
陈公在年轻时曾跟随名将张世杰参与了南宋灭亡前夕的一战崖山之战。
他在混乱中跌落大海,南宋士卒多溺死,而他幸运地漂到岸边活了下来,不过很快又被降元的统领官发现抓上了船,与他同样幸存的人都被投入了水中,因陈公早年习得巫术,统领官便放了他一马,还偷偷将他藏了起来,
结果没几天,就被元兵发现,正当陈公以为自己性命不保的时候,海上突然刮起一阵飓风,元将大为恐慌,这时统领官把陈公懂巫术的事讲了出来,于是陈公又是对天叩头、又是东指西指,或许是他运气好,据说风涛立即平息下来,陈公也得以登岸活命。
陈公死里逃生后,不敢在家乡生活,于是避居到了泗州盱眙县津里以“神汉”维生,陈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招了个姓季的赘婿;小女儿则嫁了朱五四,即朱元璋的母亲。陈公活到了九十九岁,在当时也足够轰动乡邻了,其事迹愈发显得传奇了。
,陈公的生平经历在《明史》中不乏有为朱元璋的出身添加光环的意味,
不过,朱元璋有这样一位传奇外公,再加上他在皇觉寺卜卦之世,对于郭家这个以相术起家的来说,朱元璋的这个身世背景或者也习得了一两卦术,这足以让郭子兴将其收入麾下。
无论如何,从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开始,他的命运乃至千万世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根本的逆转。
强烈的欲望成了“郭家女婿”
朱元璋成为郭子兴麾下的亲兵后表现得非常出色,十分英勇不说,还每战必胜,使得郭子兴对他刮目相看起来,
就连郭家上下都对这个经常出入郭家的年轻人赞叹有加,
尤其是妾室小张氏,见朱元璋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有理有度,全然不是一群大老粗所能相比的,
就生出了将其招为女婿的想法。
郭子兴膝下有三子一女,还有一个养女马氏,
三子皆为正室张夫人所出;女儿则为妾室小张氏所出,至于养女马氏也是养在了小张氏的名下,
郭子兴也正有此意,不过他几经思索,还是将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虽说旧时人们将养女也“视如已出”,但从细节来看马氏这个养女的待遇还是与亲生女儿有所差别的,
马氏本是富家 ,还是家中独女,祖上曾是归德府宿州的富豪,由于其父马公平日里乐善好施,所以家业日渐贫困。后来马公因犯下命案,不得不开始亡命,临走之际将女儿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照料,谁知后来马公客死他乡,马氏不幸成了孤儿,郭子兴就将她收为了养女。
马氏嫁给朱元璋时,已经年近二十,
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就算她有双大脚不好婚配,
但能耽搁到这年龄,又嫁给朱元璋这样穷得叮当响的人,足以说明马氏寄人篱下的处境了。
不过马氏品德超众、能诗会画,朱元璋也一表人才、吃苦耐劳,总体来说,这桩婚事不算亏了马氏,
,能娶到这样有气度的妻子,朱元璋才是撞了好运。
只是郭子兴是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舍不得嫁的亲生女儿会成为朱元璋的妃嫔,若是郭子兴真的很欣赏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后位何至于轮到养女来坐呢?
至于当时还是穷小子的朱元璋来说,能成为郭家的女婿自然就会与以往不同,
常言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有了“郭家女婿”这层身份,朱元璋的地位也就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郭家军”里核心一员。
不过郭子兴对于朱元璋这个养“女婿”的态度,全然不像岳丈对女婿那般亲近,
随着战事发展,朱元璋的才智胆色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郭子兴心悦的,又时常忍不住猜忌这个名义上的女婿,尤其这个女婿的表现远非自己亲生儿子所比,
可郭子兴又不得不承认这位女婿智勇双全,复杂的内心使得他对待朱元璋是忽冷忽热。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树上开花”,是说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经过精心伪装,就会看上去有花,与此计类似的词叫“借树生花”,也就是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达成目的,
倘若朱元璋是一根藤蔓,若有着强烈的欲望——想把花开在更高处,眼下郭子兴想就是他能借助的那棵“大树”了,
所以,无论郭子兴对待朱元璋的态度如何,他始终对郭子兴极为忠诚,不计前嫌地竭诚效命。
郭子兴被暴打,朱元璋闯孙宅救人
前面说到当初郭子兴起事的时候,是同孙德崖、俞某、鲁某、潘某四人联合拿下了濠州城,
比起郭子兴,孙俞鲁潘四人是名副其实的“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排兵布阵也是一窍不通,打起仗来虽然很拼命,但烧杀抢掠“匪气”横生,
若不是大家当初目标一致,怕是这辈子郭子兴都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
郭子兴看不起四人,而这四人也看郭子兴不顺眼,后来大小事务都由四人事先商定,压根就不打算让他参与,
刚开始郭子兴还与他们置气,不是迟到,就是故意唱反调,结果并没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反倒是自己仍旧呆在家里闲晃。
由此,濠州红巾军内讧愈发激烈。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芝麻李”的部下彭大、赵均用被元军打败后率余部逃到了濠州,
这两人的到来,让本就矛盾重重的濠州五大首领,顿时陷入了置对方于死地的境况之中。
作为起义军的先辈,彭大、赵均用虽然是败逃过来的,但在濠州城莫名又找到了优越感,
而郭子兴和孙俞鲁潘这“五帅”,竟也觉得彭大、赵均用应在五人之上,
有意思的是,这期间郭子兴拉拢了有些学问的彭大;另四人则巴结上了赵均用。
赵均用这个人小肚鸡肠,见郭子兴对自己全然不如对待彭大那般热情,便在心里有了计较,另四人见时机差不多了,就趁机挑拨赵均用与郭子兴的关系,
于是濠州城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赵均用当街绑了郭子兴,将他关进了孙德崖家里,好一顿暴打。
等朱元璋得到消息赶回濠州的时候,郭子兴在孙德崖家的地牢里已被打得面目全非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郭家的表现
郭子兴被擒的那天,朱元璋回到郭家,竟找不到郭家的任何一名男丁,只剩满屋子的女人六神无主。
可当朱元璋问及郭子兴儿子的下落时,万万没想到“妇疑不以告”,郭子兴的妻妾对跑来搭救丈夫的女婿竟起了疑心?
经过朱元璋一番解释后,她们才透露郭子兴的两个儿子的下落,
上时在淮北,闻难亟归。道遇故人,止之曰“郭公已被执,并欲执公,且勿往。”上曰“郭公于我恩厚。有难不救,非义也。何丈夫之为?”乃驰至郭氏,惟见妇女,问其诸子安在。妇疑,不以告。上曰“我岂外人?而乃疑我。今来谋脱公难也。”诸妇乃告以实。——《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于是朱元璋领着他们去向彭大求救,自己也披甲执械领着兵丁冲进孙德崖的家里,杀掉孙德崖的祖父母后,救出了被打得皮开肉绽的郭子兴。
从这一点来说,郭子兴的亲生儿子确实远不如朱元璋这个女婿有胆识、有魄力。
不过这场内讧随着元将贾鲁率军围困濠州城而休止,
濠州诸帅到了此时才清醒过来,毕竟大家还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眼下压根不是翻脸的时候,
,众人不计前嫌,联合起来苦守濠州城,
五个月后,元军统帅贾鲁去世,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之后彭赵二人自封为“王”,濠州五帅被“鸠占鹊巢”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从他们调度。
可怕的耐心郭子兴猜疑,朱元璋收获二十四名亲信
这期间,朱元璋的才干愈发突出,郭子兴虽然器重朱元璋,但他为人好听谗言,曾多次猜疑朱元璋,
甚至有一次将朱元璋关了禁闭,不给他饭食,大有活活饿死他的意思。
这可急坏了马氏,当她得知丈夫的处境后,当下便到厨房将刚刚出锅的炊饼偷藏在怀内,滚烫的炊饼直接将她的肌肤都烫焦了。
幸好小张氏发现了此事,跑到丈夫跟前一通哭闹,郭子兴这才不情愿地将朱元璋放了出来。
——后来朱元璋虽然杀掉了郭子兴的次子郭天爵,却娶了小张氏的女儿即后来的郭惠妃,应该是小张氏平日里对朱元璋夫妇多有照拂的原因。
此后,朱元璋夫妇在郭家的日子实在是过得艰难,郭子兴对朱元璋的疑心始终是不消反增,
结合此前朱元璋曾劝说郭子兴要与孙俞鲁潘四人交好一事来看,想来郭子兴的猜忌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郭子兴与四人早就闹崩了,可起义军又需要联合作战,或许是朱元璋一直充当“桥梁”的角色,郭子兴难免生出疑心,
郭家上下除了小张氏,怕是没有多少人对他们有什么好脸色,尤其是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对朱元璋这个明明赘入郭家却能力超群的“妹夫”心生嫉妒,
又怎么会不趁机刁难。
朱元璋夫妇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着实捱了不少日子,直到郭子兴打算招募新兵,这种苦差事他不愿意安排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于是朱元璋被派出去招兵买马,凭他的才能,很快就在家乡招得了七百多名兵士,这其中的二十四人又被朱元璋选为了大小头目,这也是他征途中之一批心腹——未来的“二十四将”。
朱元璋也因为这份“功劳”被喜出望外的郭子兴提拔为“镇抚”,这意味着他有了带兵权,
此后朱元璋又被郭子兴安排去招安匪帮“驴牌寨”,经过一番波折,朱元璋收录了寨中三千精壮兵员,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
凭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带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的元军营地,
混乱中元将不知红巾军的底细,竟然弃军而逃,
仅此一役,朱元璋就又收得了两万多兵,并一举夺得了滁阳。
朱元璋面对郭子兴的种种刁难,十分懂得“装傻”不露锋芒,不反抗。
一个人懂得装傻,就表明他并非傻瓜,这是很聪明的做法,既可以有效地掩饰目的,又能减少阻力达到目的,
,任何人想要“装傻”都需要足够坚忍、足够耐心,可见朱元璋的耐心强得可怕,生死关头依然继续“装傻”。
漫长的潜伏朱元璋,为何要把三万多兵将交给郭子兴?
可就在朱元璋转战之际,濠州城内部的首领们再一次爆发了内讧,
势单力薄的郭子兴成了赵均用等人案板上的“鱼肉”,赵均用是挟持郭子兴进攻盱眙、泗州,屡有加害之意。
朱元璋得到消息后,便派人去游说赵均用,
在一番“恩将仇报”的灵魂“拷问”下,再加上朱元璋的兵力已过三万,赵均用有些畏惧,不得不放了郭子兴一家性命,
郭子兴这才得以脱身,也不敢再呆在濠州城,索性带着他的一万多部众投奔在滁阳的朱元璋。
没想到,朱元璋不仅对郭子兴以往的挤兑既往不咎,还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滁阳城以及三万多精兵都交给了郭子兴。
这也是至今让人困惑的一点,毕竟朱元璋这样雄才大略的人,为何要把三万多兵将的指挥权全盘交出呢?
很大可能这是因为朱元璋的声望不足;
另一个原因,怕是一场“作秀”,名义上的指挥权与实际统帅总归是有所不同的。
按理说郭子兴“笑纳”下女婿的这份诚意之后,应当感激涕零才是,
谁知因朱元璋“禁剽掠,有得即分部下,无所献”,郭子兴很不高兴,全然不记得自己现在是“寄人篱下”,
时诸将各有所献,太祖所至,禁剽掠,有得即分部下,无所献。子兴甚不悦。马皇后悉所有遗子兴妻张氏。张喜,由是疑衅渐释。——《明史纪事本末》
也改不了对朱元璋百般猜忌的“毛病”,之后不是收了朱元璋的兵权“四方征讨总兵之权皆不得与”,就是派个人在他身边“卧底”,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竟逆来顺受,任由郭家父子乱折腾,明知郭子兴有意与他疏远却反其道而行之“事之愈恭”,
俗话讲俗话讲“小不忍,则乱大谋”,此时朱元璋羽翼未丰,还不是把自己的底牌亮出去的时候,
他表现得很顺从,不给郭子兴留下任何不忠不孝的借口。
潜龙在渊、蓄势待发.......
朱元璋与孙德崖的关系,非比寻常?
1354年(至正十四年月日)九月,元相脱脱率领号称百万军,十月包围了六合。
此前六合为濠州红巾军攻克,也就是赵均用、孙德崖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六合被围,赵均用、孙德崖等人不是向主帅郭子兴求救,而是“使者与朱元璋有故”,找的是朱元璋,
以此来看,朱元璋的确在赵均用等人与郭子兴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郭子兴有怨,不想发兵救援,在朱元璋“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下才同意救援,
有意思的是,该派谁去救援竟成了难题“诸将畏之,莫敢往”,就连朱元璋身边勇猛的亲信将领都不听郭子兴的命令统兵,还非要朱元璋“祷于神”问卜,
见所有将领都“畏惧”,朱元璋“勉为其难”的“率师东之六合”趁着这个机会,不动声色地拿回了兵权。
六合位于滁州东面,若想从滁州进军江淮,六合的地位非常重要,
可营救过程却十分凶险,要不是朱元璋连施数计,怕是滁阳也会赔进去,
此时的元顺帝却突然下诏,免掉了脱脱百万大军之统帅权,将其罢官流放,这才算解了朱元璋的危机,而脱脱的军事目标——身在高邮城的张士诚也转危为安,
六合救援后,郭子兴没有再剥夺朱元璋的兵权,
因为他想滁阳称王,免不了需要朱元璋的支持,不过朱元璋以滁阳太小、不宜在此称王为理由劝阻了郭子兴,并说服郭子兴让自己率军南下攻取和州,从而进窥太平路,谋取江淮。
不久,他们攻取了和州,之后郭子兴命朱元璋率领将士驻守和州。
这时,孙德崖因为遭遇了饥荒,不得不带着人马来到和州求救,朱元璋接纳了他。
这一点也比较有意思,两人之前也算是有过节,为何朱元璋对孙德崖没有防备之心,而孙德崖明知郭家对自己有很深的怨恨,为何就这么放心地前来投靠郭家女婿,难道不担心朱元璋趁机杀掉他吗?
这是不是意味着朱元璋与孙德崖在私底下的关系非比寻常呢?
消息很快就传进了郭子兴的耳朵里,他怒气十足连夜就从滁阳赶到了和州,
不过就在郭子兴因为朱元璋收容孙德崖之事问罪之时,
孙德崖担心遭到郭子兴的报复,打算带着人马撤出城内,谁料他的军队与郭子兴的军队竟打了起来,
本就恨透了孙德崖的郭子兴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将孙德崖抓住打算一雪前耻,
可还没等他下手,就有人来报说朱元璋也被孙德崖的部下抓住了.......
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个意外,但很大可能是朱元璋故意被抓,以此来逼迫郭子兴放过孙德崖,如果有这种可能,联系郭子兴的猜忌、孙德崖的信任,怕是朱元璋确实是私底下与濠州诸将搞好了关系........
郭子兴没有办法,只得放了孙德崖,心里憋着的那口气迟迟出不来,没成想憋出病来了,不久郭子兴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露出獠牙朱元璋“借刀杀人”,郭家绝后
郭子兴死后不久,刘福通终于找到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将他拜为“宋国”皇帝,号小明王,
至此,混杂的红巾军总算有了一个“活招牌”,
没多久,朱元璋这边就收到了韩林儿的任命状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长子早年战死),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则为“左副元帅”.......
尽管郭天叙和张天祐的名衔比朱元璋高,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指挥权还是掌握在朱元璋手里——滁阳的红巾军根本就不听郭张二人号令,
身为都元帅的郭天叙很不服气,便时常耍一些阴谋诡计,以图夺得权力,
一次,郭天叙和弟弟郭天爵竟在酒里下毒,欲毒杀朱元璋,结果朱元璋在赴宴途中“遽跃马起”,深知此行有险遂返回,后来大骂这两个名义上的“舅哥”我有什么对不起你俩的地方 ? 幸亏空中神人相告,差点被你俩用酒毒死?
太祖威名日著,子兴二子阴置毒酒中,欲害之,谋泄。及期,太祖即与俱往,中途遽跃马起,仰天若有所见,因骂二子曰“吾何负尔?适空中神人谓尔欲以酒毒我。”二子骇汗浃背,自此不敢萌害意。——《明史纪事本末》
郭家兄弟吓得汗流浃背,从此对朱元璋不敢再生坏心。
哪来的什么“神人相告”,想来是朱元璋得到消息,可又不是处置郭家兄弟的时候,假托神人来警告他们,
可郭天叙自打成了首领,仍旧不忘给朱元璋处处穿小鞋,全然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此前,邓愈出奇谋在太平城下俘虏了元将陈野先,陈野先便归顺了朱元璋。
据明人俞本辑在《纪事录笺证》中记载,
朱元璋生擒陈野先后,对于陈野先偷奸耍滑言战而不出战的举动,朱元璋仿若失智般与陈野先搞起了“歃血为盟”,甚至将他放走了。
部将们觉得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朱元璋却不为所动,没人清楚他在心里究竟在盘算什么,
九月,诡秘的事情就发生了。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郭天叙、张天祐按照朱元璋与陈野先定下的约定,率军从向集庆发起了攻击,可就在这个时候,
本该与郭张二人合兵的陈野先竟突然来了个临阵倒戈,联合集庆守将福寿对郭天叙、张天祐发起了猛烈进攻,结果“我师失利,天祐、郭元帅皆战死。”
好一个战死,这段记载将郭张二人之死算在了“意外”上,撇清了与朱元璋的关系,
不过,诸多野史却不肯相信此事没有朱元璋的手笔,
据俞本《记事录》说,
陈野先刚刚摆脱朱元璋,就开始暗中与集庆主将福寿联络,假意力邀郭天叙、张天祐前往他所在的营中商议军国大事,实则设下埋伏,
结果两人就先后死在了乱刀之中。
奇怪的是,郭天叙和张天祐明知陈野先是降将,竟丝毫没有防备就赴了宴,
很难说这是不是朱元璋“借刀杀人”,
毕竟对于陈野先其人,据《皇明本纪》记载,他在假意归降后本想诱杀朱元璋,谁知朱元璋“卜于黄山东岳”,“神弗许”,所以躲过一劫,
可见朱元璋很可能早就得到消息,自己并未赴约,
但却没有阻拦郭天叙、张天祐,亦或是他“诱骗”郭张二人前去赴约,
郭张二人本就对朱元璋有所不满,或许陈野先抛出了要与他们联合除掉朱元璋这个“诱饵”,所以二人未起疑心就钻进了圈套。
无论如何,郭张二人死后,朱元璋“独任元帅府事”(《太祖实录》)。
至于郭子兴仅剩的一个儿子郭天爵,
虽然被提拔为“右丞”,可他对自己所得的待遇以及在军中虚有其名的事实,感到愤愤不平,
为此想了许多办法要暗害朱元璋。
很难说是不是确有其事还是被扣上“谋叛”的罪名,实际上就郭天爵当时的处境来说,势单力薄,更应当小心谨慎才是,
若真是不自量力“鸡蛋碰石头”,也只能说这位郭少爷在自寻死路了,
郭天爵的阴谋败露后,这一次朱元璋丝毫不留情面诛杀了他!郭家就此绝后!
后来郭子兴虽被追封为“滁阳王”,可是为他奉祀的却只有乡邻了。
此时此刻,朱元璋才真正露出帝王的獠牙!
郭天爵死后,滁阳大军无论是名份还是在事实上,都彻底由朱元璋统辖了。
朱元璋如何在郭子兴那上位的 朱元璋建国后怎么对郭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