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怎么用文言文来表达(初中文言文知识总结+500成语详解)

生活常识 2023-04-20 09:38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你是什么意思,兄弟,它 太晚了?初中文言文知识500个成语详解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一、常用实词

内容词有真实意义,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答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全性(1)舒适性。例死在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和养。例衣食无忧,人敢专精(《曹刿论战》)。

(3)如何。例子燕子知道天鹅的野心(《陈涉世家》)

(4)稳定,稳定。例风雨从容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用 增加 ,增加。例如曾轶可。t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 不 ,翻译成 甚至不. 。例曾不若是寡妇弱子(《愚公移山》 )/曾买村(《核舟记》)

(3)一次。例我们见面了。我们理解。熟人有什么关系?(《琵琶行》)

(4)与 层 ,重叠。例子曾云生来就有摇摆的胸部(《望岳》)。

3.从

(1)跟着,跟着。比如打架请跟(《曹刿论战》 )/跟(《小石潭记》)。

(2)学习。例子选择好的并跟随它(《论语。述而》)

(3)追求。示例跟踪它回来(《蒹葭》)

(4)合规性。例如傅敏丛业(《曹刿论战》)

(5)从,由。例从口看,初始极很窄(《桃花源记》)

(6)在。例听说子是北方的天梯(《公输》)。

(7)亲戚。例给我哥(《赠从弟》)

(8)到。例向乡下的拓荒者打听经书(《送东阳马生序》)

获得

(1)可以。例子余胤德 阅读集团图书(《送东阳马生序》)

(2)了解。例如葡萄酒与心脏(《醉翁亭记》)

(3)同 美德与智慧。,善良,感恩。例知穷者得我而(《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骄傲。例安心(《童趣》)

(6)得到,得到。例得出优缺点(《出师表》)

5.大刀

(1)(正确) 。示例策略不是基于其方式(《马说》)

(2)主张、想法和理论。例贤者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道路。例道路堵塞,时间已到(《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状态。例大道之旅(《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子缺乏人性(《桃花源记》)

6.当.的时候

(1)面对,面对。例子花木兰 家居编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间或地点。例如成为于之 的老师(《送东阳马生序》)

(3)应该是。例创始人是傅苏(《陈涉世家》)。

7.犬齿

指地区。例方启立(《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地点。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什么时候。例齐芳离海门很远(《观潮》)

(4)意志。例方元兴(《狼》)

(5)存在。例方恍惚(《童趣》)

8 .国家

(1)国防。例不冒山河之险巩固国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举例大国莫测(《曹刿论战》)

国家首都,北京。例初中三天三夜的搜索(《庄子。惠子相梁》)

(4)国家大事。例死在乡下可以吗(《陈涉世家》)

(5)地形。例国家风险附加在人民身上(《隆中对》)

9.是

(1)巧合。例将下大雨,道路将被封锁(《陈涉世家》)

(2)体验,理解。例每次知道一件事,就忘了开心地吃饭(《五柳老师传》)。

(3)收藏。《出埃及记》:一个感动客人的诗人会经常在这里(《岳阳楼记》)。

(4)会。例我能弓得像满月(《江城子》 )/一旦爬到顶峰,人们就会看到(《望岳》)。

看到了吗

参见。例晶莹剔透(《满井游记》 )/看渔夫(《桃花源记》)

(2)参观。例许淑遇到了她已故的主人(《隆中对》 )/于是她去宫廷见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面试。举例将军想看看吗?(《隆中对》)

(4)了解。例看过去的耳朵(《孙权劝学》)

(5)理解。例子为什么老大哥认为它 太晚了?(《孙权劝学》)

(6) Xi安,引见。例胡在王者中不见我(《公输》)

11.威尔(男子名)

(1)意志。例我们将攻宋(《公输》 )/将军将鼓(《曹刿论战》)。

(2)标图。《出埃及记》:向外国派遣特使(《陈涉世家》)

军队、将领。例项燕是楚国的大将(《陈涉世家》)。

(4)引领。例他的马将回到胡(《塞翁失马》)

(5)支持。例出国助将(《木兰诗》)

(6)

》)

(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文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二、常用虚词

知识点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例释

1.但

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

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②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3.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4.何

①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乎

①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③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

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7.乃

①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其

①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之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

①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10.虽连词

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1.遂 副词

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12.也

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13.已 副词

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14.以

①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②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5.矣 语气词

A.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B.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C.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6.于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例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B.表示

三、多音字知识点

1.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常见多音字例释

xíng

行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háng

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nán 困难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nàn 患难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数 shǔ ①动词,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②数落,列举罪状 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shù 作数词用,译为“几” 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

shuò 副词,屡次,多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Wéi ①制,造,做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

②充当,当作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

③担任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④是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⑤称为,叫做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⑥著,写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⑦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Wèi ①介词,为,给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③为此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④连词,因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qí 动词,骑马 其子好骑(《塞翁失马》)

jì 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shǎo①名词,少数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②不多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

③稍微 宾客意少舒(《口技》)

④少时,一会儿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shào①年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②小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

hǎo ①容貌美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②相善,交好 外结好孙权(《隆中对》)

hào 爱好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shě 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shè 房屋 又渐如高舍(《山市》)

háo 大声喊叫 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声哭 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

hào ①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②称号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命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jiān ①中间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

②表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jiàn ①暗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④离间 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异读字知识点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 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雨”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异读字例释

信 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房 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例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王 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áng.例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àng.例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度 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ù。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ó。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臭 作形容词,表示与“香”相对的意思时,读chòu.例

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昌言。理乱》)

作名词,表示“气味”时,读xiù。例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乘 作动词,在表示“驾”“坐”“趁”等意时, 读chéng. 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在表示“车辆”或作“四”的代称时, 读shèng. 例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读 表示“诵读”等意时,读dú。例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表示“句读”(即不足一句,读时须稍有停顿)的意思时,读dòu.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泛 在表示“漂浮”“广泛”“浮行”等意思时,读fàn.例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时,读fěng.例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创 当表示“始造”“首创”的意思时,读作chuàng.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在表示“创伤”的意思时,读chuāng.例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罢 表示“停止”“罢免”等意思时,读bà。例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当表示“疲劳困乏”之意时,同“疲”,读作pí。例

今天白癜风网小编下三分,益州罢敝。(《出师表》)(注教材中“罢敝”写作“疲弊”)

女 表示“女性”“女儿”的意思时,读nǚ。例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作人称代词时,则同“汝”,读作rǔ。例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降 动词,在表示“降落”“降临”“降给”“下达”等意时,读jiàng.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表示“欢悦”“平和”的意思时,读xiáng.例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五、通假字知识点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常见通假字例释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 悦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女 汝 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知 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还 旋 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汤 烫 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齐 剂 汤药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 只 仅仅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阴 荫 树荫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屏 摒 舍去 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帖 贴 粘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 伙 同伴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竦 耸 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争 怎 怎样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见 现 出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 邀 邀请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指 直 一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六、文体知识

知识点

1.说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6.传 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七、词类活用

知识点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常见词类活用例释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但微颔之(《卖油翁》)“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4.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9.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10.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16.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天天”。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是“用船”的意思。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西”是“向西”的意思。

4.下见小溪(《小石潭记》) “下”是“向下”的意思。

5.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6.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是“像狗的牙齿一样”。

7.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翼”是“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

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是“用箕畚”的意思。

10.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攘除奸凶(《出师表》)“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凶之人”。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3.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4.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转化为名词,“飞奔的马”。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动词转化为名词,“产出”“收入”。

6.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故”“新”,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旧知识”“新收获”。

(四)意动用法

1.父异之(《伤仲永》)“异”是“以之为异”。

2.邑人奇之(《伤仲永》)“奇”是“以之为奇”。

3.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4.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以我美”。

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是“以之为异”。

6.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耻”是“以……为耻辱”。

(五)使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劳”是“使耳乱”“使形劳”。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劳”“饿”“空乏”等都是使动用法。

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生”,“使之生”。

4.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息”,“使心息”。

5.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迷”,“使人眼迷”。

八、一词多义

知识点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常见多义词例释

按照多义词、义项、例句及篇目顺序整理

①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顺从,听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③顺着,随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④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⑤介词,由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⑥介词,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①名词,泛指马鞭子 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动词,用鞭子打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载(名词用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①旧的,原来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②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③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详细,详尽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③工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④备,置办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⑤同“俱”,全,都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九、古今异义字

知识点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白癜风网小编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 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 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例释

以下内容按字词、例句及所选篇目、古义、今义顺序整理

穷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 贫穷

丝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弦乐器 蚕丝

委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放弃 委托

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离开 到,往

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 表示判断

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被举荐 举起

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现 出征,征收

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明白,了解 比喻

豆 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豆类名称

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接近,趋向 今常作副词或连词

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确实 真诚、诚实

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时 四季中的秋季

义 引喻失义(《出师表》)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否 陟罚臧否(《出师表》) 恶,坏 表示否定

猥 猥自枉屈(《出师表》)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卑鄙下流

庶 庶竭驽钝(《出师表》) 希望,期望 众多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案件 监狱

师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军队 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二次 表动作重复

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参与 间隔、空隙,不连接

里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上枢密韩太尉书》) 古代居民区名 方位词,与外相对

游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上枢密韩太尉书》) 交往 现常指游历、游览

池 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大也(《上枢密韩太尉书》) 护城河 现指水塘

走 几欲先走(《口技》) 跑 行走

趋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快步走、奔

跑 趋向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助 不真

居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经过 房子居住

见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拜见、进见 看到

鄙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境 品质低下

市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购买 市场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强壮,强大

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只

虽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即使 虽然,表转折

固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绝对 坚固

谢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道歉 感谢

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逃跑 死亡

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适逢,恰巧遇到 聚合

怜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怜爱,爱戴 可怜,怜悯

或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有人 或许,也许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到处 经常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猖蹶 遂用猖蹶(《隆中对》) 失败 凶猛而放肆(注现代汉语中写作“猖獗”)

于是 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从此(时) 表示承接

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的原因 常与“因为”搭配,表因果关系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品质低劣

晓畅 晓畅军事(《出师表》) 精通,熟练 通顺

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

谨慎 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牺牲 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指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凭借能愿动词, 可以

交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和子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间隔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断绝来往 隔开,不连接

无论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以为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以此为 认为

左右 楚王闻之,谓左右(《晏子春秋》) 身边跟随的人①表方位②表估计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即使这样 转折连词

五百成语详解

1.哀鸿遍野比喻 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嚎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繁琐。

52.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7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77. 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9.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81. (82)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82.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84. 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86.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87.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88. 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89. 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90.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92.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93.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9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95.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6.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97.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98.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9. 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0.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101. 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102.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03. 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04.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105.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106. 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107.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108.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109. 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10.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1.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112. 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113. 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长物,多余的东西。

114. 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115.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涂炭,烂泥和炭火。

11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语出《后汉后》。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照在桑树榆树之间,指傍晚。

117.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118.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19. 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120.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21. 豕突狼奔像野猪和狼那样逃路。

122. 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123. 首当其冲比喻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124.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语出《汉书》。

125. 韬(tāo)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弓或剑的套子,比喻隐藏。

12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127. 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128.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更高的佛法。

129. 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130. 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131.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32.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33. 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傅,添加。

134.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135.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36.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137.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138.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139.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140.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141.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142. 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143. 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谋算。

144. 烜(xuǎn)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含贬义。

145. 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146. 一蹴(cù)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蹴,踏。

147. 一傅众咻(xiū)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傅,教导咻,喧闹。

148. 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49.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

150.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极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151. 以耳代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形容不亲自调查研究,专门听信别人的话。

152. 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

153. 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154.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丰富多彩。

155. 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对着优裕的生活。

156. 仰事俯畜对上待奉父母,对下养活妻子儿女。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57. 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借支。寅、卯,地支的第三、四位。

158. 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见踪影。语出崔颢《黄鹤楼》。杳,见不到踪影。

159.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 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160.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161. 余能可贾(gǔ)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卖。

162. 越俎代疱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语见《庄子》。俎,祭器疱,厨子。

163. 在劫难逃原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也逃不了。现在有时借指不可避免的灾害。劫,佛教把天灾人祸等厄运称为“劫”或“劫数“。

164. 昭然若揭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昭,明显揭,举。

165. 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

166.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167. 濯濯童山光秃秃无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秃的样子童,秃。

168.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69. 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语出《列仙传》。紫气,祥瑞之气。

170. 罪不容诛判死型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罪。

171. 自怨自艾(yì)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艾,治理,改正。

172.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173.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74.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175.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76.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177. 首当其冲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

178.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179. 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180. 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81.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82.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83. 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84. 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85. 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86.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87.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88.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9.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0.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91.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192.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93.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94.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195.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96.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197.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198. 始作俑者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199.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00.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201.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02.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203. 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204. 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205. 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

206.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207.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208. 弹冠相庆 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209.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210. 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211.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212.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213.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而不指某时。

214.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215.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216. 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217.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218. 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219. 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220. 处心积虑 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221. 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222. 忍俊不禁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223.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224.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225.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226.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227.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228.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229. 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230. 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231. 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232. 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

233. 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234. 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235. 叹为观止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236. 赏心悦 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237.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238. 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

239.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240. 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241.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242.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243. 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

244.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245. 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 。

246. 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 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247.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248. 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249.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250. 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251. 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252. 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253.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254.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

255. 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256. 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257. 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258. 意味深长 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259.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260. 苦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261.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262. 循序渐进 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263. 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264. 光怪陆离 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

265. 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266. 奇文共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267. 不以为然 不赞同。

268.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269.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270. 左右逢源 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271. 情不自禁 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272. 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273. 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274.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

275. 相敬如宾 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276. 信笔涂鸦 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

277. 心有余悸 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278. 上行下效 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279. 意气用事 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280.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但自己非常珍惜。

281. 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或文章的精当,无懈可击。

282. 不稂不莠原意指禾苗中没有野草。现多用于来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283. 差强人意原意是很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多用来表示“还算比较能让人满意”。

284. 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中受到影响(熏陶)。

285. 繁文缛节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现也用来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286. 附庸风雅依附于有才学的人。旧时指有些官僚、地主、商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社交活动。

287. 高屋建瓴从高屋上用瓶子向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不可阻挡之势。

288. 功败垂成指事业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289. 含英咀华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290. 怀瑾握瑜怀里揣着瑾,手里握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

291. 失之交臂指相距很近,擦肩而过。形容好机会离得很近,却又当面错过了。

292. 苦心孤诣指精心研究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也指辛苦经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 而煞费苦心。

293. 人微言轻指地位低微,言论主张不受重视,不起作用。

294. 如椽之笔像椽子一样的大笔。多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比力雄健。

295.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白吃饭不做事。

296.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说过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297. 韬光养晦比喻暂且隐蔽自己的锋芒或才能,不使表现出来。

298.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在旁扰乱。

299. 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形容彻底解决问题。

300. 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的争先恐后的跑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多含贬义。

301.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302.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于贬义。

303.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304. 如雷贯耳像雷声传入耳朵那样响亮。比喻人的名声极大。

305. 数典忘祖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306. 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307. 投鼠忌器要用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了老鼠附近的用具。比喻有所顾忌,做事不敢放手。

308. 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含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309. 始作俑者比喻之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10.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

311. 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312. 韦编三绝现用来形容勤奋刻苦的精神。

313. 颐指气使形容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314. 相濡以沫比喻人在困境中用其微薄的力量来相互帮助。

315.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

316. 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317. 粉墨登场妆化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318. 莘莘学子一批学子。

319.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不能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

320.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变化无常,如同猿跳马奔。

321. 心慌意乱心神惊慌,忙乱。

322.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对象是相对运动的景物、人或事情。

323.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324. 回肠荡气形容文艺作品或表演非常动人,耐人寻味。

325. 众口铄金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326.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牌。比喻人人称赞。

327. 无所不至原指没有什么达不到的地方,后指什么坏事都做。

328. 无微不至没有什么细微之处照顾不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

329. 五光十色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330.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繁多。

331. 蓬荜生辉形容穷人的陋室,使贫贱之家增加光彩。多用于称谢别人赠书画、陈设或客人来访。

332.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华丽精致,光彩耀目。

333. 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张网捕雀。形容宾客很少,家里很安静,或社会交往很少。

334. 门庭若市门庭如同闹市。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335. 望尘莫及仰望后尘,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336. 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上。后用以比喻力不能及。

337. 东山再起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比喻的对象是人。

338.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可见这是一个贬义词。

339.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适用范围比“应接不暇”小。对象是静止不动的物品。

340.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341.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 呼号的农民。

342.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343. 安土重迁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344. 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345.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不忙步,行行当,当作。古代贵族出外都要乘车,用安步当车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在多用于表示不乘车而从容步行。

346.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347.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348. 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349. 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350. 按图索骥索,寻找骥,好马。原来比喻办事拘泥于教条,现在也指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351. 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的活动(多指男女间不正常的行径)

352. 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了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353.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354. 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355. 白驹过隙白驹,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见于《庄子·知北游》)。

356.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357. 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358.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本草纲目·马陆》弘景曰‘此虫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359. 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360. 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361. 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 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362. 暴虎冯河暴虎,徒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363. 暴戾恣睢暴戾,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注意读音)

364. 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365.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366.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367. 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丸一样。

368.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辟,读bi(四声)

369. 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370. 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

371. 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意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

372. 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注意“敝”的写法。

373.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374. 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375. 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比喻地势险要。

376. 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

377. 不齿于人类齿,并列。

378. 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379. 不孚众望孚,信服。没有使群众(众望)信服。

380. 不刊之论刊,消除,删改。形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81. 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382. 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Xiao4

383. 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意思是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现一次。

384. 不虞之事虞,预料。没有料想到的事。

385. 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不许插嘴。(Hui4)

386. 不胫而走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而跑得很快。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的传播、流行。

387. 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也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388. 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389. 不足为训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法的法则。

390. 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

391.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稂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稂Lang 莠 you

392.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393. 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394. 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395. 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

396. 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条约。

397. 尝鼎一脔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398. 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399. 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400. 差强人意差,稍微,比较强,振奋。原来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401.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402. 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403. 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

404.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405.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406. 良莠不齐良,善良,指好人莠,恶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407. 诚惶诚恐惶,害怕。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用来形容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带有贬义。

408. 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Chimeiwangliang 1433(声调)

409. 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410. 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 不彻底。)

411. 出水芙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412. 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413. 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414. 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415. 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416. 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417. 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418. 错彩镂金错,涂饰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419. 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420.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421. 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422. 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形容悲痛到了极点。读音chui

423. 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不能离开。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424.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厉害共同。

425. 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426. 大相径庭劲挺,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427. 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读音zhuo1

428. 待价而沽沽,出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429. 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

430. 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古时候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老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此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读音si4

431. 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古代指贫苦的生活。读音si4

43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地步。也写作升堂入室。

433. 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434.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透彻深刻,就像看火一样。

435. 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436. 殚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

437.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地。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438. 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439.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原来形容说话伤人,令人难受。现在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440. 咄咄怪事咄咄,叹词,表示惊诧。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441. 豆蔻年华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442. 东施效颦比喻不知道别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去学。

443.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444.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贬义。

445. 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

446. 道路以旧时形容社会的黑暗和同志者的暴虐。

447. 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448. 耳鬓厮磨鬓,面颊两边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

449. 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450.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浸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指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451.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指教,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不忘记。形容教诲殷切。

452. 方枘(ruì)圆凿意思是方榫(sǔn)头不能楔(xiē)进圆孔洞,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

453. 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454. 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

455. 发指眦裂发指,头发向上直竖眦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456. 翻然(幡然)悔悟翻(幡)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

457. 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458.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459.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460. 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461.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原来指一般人想不到的人。后来指思想离奇。

462.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463. 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多指蛮横放肆,目中无人。

464. 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形体。行动没有拘检。旧指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465. 焚膏继晷焚,烧膏,油脂,灯炷晷,日光。点着灯炷接替日光来照明。形容夜以继日的工作或学习。

466. 粉墨登场原来指演戏前涂上粉或墨,装扮好了,上台演出。现在多用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467. 风雨如晦晦,夜晚,昏暗。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夜晚一样。比喻动乱或黑暗的年代。

468. 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

469. 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轻轻擦过,闪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470. 俯仰之间在头一低一抬的时间里。形容时间极短。

471. 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雷电交加。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472. 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也说付诸一炬。

473. 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建倾倒翎盛水的瓶子),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见于《史记·高祖本纪》)。

474. 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475. 高山流水[gāoshānliúshuǐ]《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476. 高山仰止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仰,仰望,向往。常与“景行行止”连用,合为“高山景行”(语本《诗·小雅·车辖》。高山,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喻行为正大光明。后因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止。都为语气词。

477. 管窥蠡测管窥蠡测

478. 这个成语是截短《函数·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而成的。原话表面的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天,用瓠瓢量海水。它的引申义是目光短浅,眼光狭小,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都很肤浅。类似“坐井观天”的意思。

479. 鬼使神差使、差,派遣,指使。比喻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于意外。差,音chai

480. 甘之如饴甘,甜,引申为情愿、乐意饴,麦芽糖。把它看得像糖一样甜。比喻乐意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勇于承担更大的牺牲。。

481. 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

482. 过犹不及犹,如、同不及,赶不上。过头了同不及一个样。

483. 隔靴搔痒在靴子外面搔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也比喻做事不切实际,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

484.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不像人工所制成。

485. 功败垂成垂,接近。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的意思。

486. 刚愎自用刚,强硬愎,任性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

487. 刚正不阿只要求读音e 曲从,迎合。

488. 功亏一篑kui。愧,差,欠篑,盛土的筐。比喻一件事只差一点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489. 沽名钓誉沽,买钓,骗取。故意做出或用某种手段以骗取名誉。

490. 蛊惑人心只要求读音 gu3

491. 毁家纾难毁家,分散家财纾,缓解,缓和。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难。注意读音nan4

492. 怙恶不悛怙,依赖,依靠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93. 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固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494.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汗牛,指用牛拉车运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书堆满了屋子,一直顶到房梁。

495. 含英咀华口中含着花慢慢地咀嚼。比喻细细地玩味和体会文章的精华。

496. 涣然冰释像冰块遇热,一下就溶解了。比喻疑虑、误会很快就消除了。

497.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白吃苦头,自己得不到好处。

498. 祸起萧墙祸乱就发生在内部。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499. 厚此薄彼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这个。形容不平等相待。厚,优待、看重薄,看不起彼,那个。

500.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501. 讳莫如深讳,隐秘不说深,事件重大。后来形容瞒得很紧,惟恐别人知道。

502. 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比喻天下太平。

503. 沆瀣一气沆瀣,夜间的水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504. 含糊其辞故意把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确。

505. 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比喻积少可以成多。

506. 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507. 见微知著微,小,苗头著,明显。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看清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

508. 吉光片羽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种羽毛。比喻残余仅存的古代文物。

509. 激浊扬清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原来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现在比喻发扬好的,去除坏的。

510. 既往不咎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加罪。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

511. 积重难返积重,积习深重返,回头。长时间形成的习惯,不易改变。多指恶习、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

512.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灾祸。现在多用贬义。

513. 间不容发间,空隙,隔开。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下一根头发。Jian1 fa 4

514. 胶柱鼓瑟瑟,一种古乐器柱,瑟上调音的短木。用胶把柱粘住,音就不能调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515.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516.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517. 精卫填海精卫,神话中的鸟名。比喻意志坚定。

518. 久假不归假,借用归,归还。长期的借用不归还。

519. 开门揖盗揖,作揖,表示欢迎。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520. 涸辙之鲋干困在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涸,水干枯。

521. 开源节流源,水源。比喻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522. 开宗明义宗,旨,指文章的主题,行动的目的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把主要意思点明。

523. 侃侃而谈侃侃,从容不迫的样子。不慌不忙的谈。

524. 空穴来风穴,洞,孔来,招致。比喻流言乘隙而入。

525. 苦心孤诣用尽心思刻苦钻研,达到别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苦心,刻苦的用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526. 刻鹘类鹜鹘,天鹅鹜,鸭。刻画天鹅不像,但还像个鸭子。意思是仿效得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Hu2 wu 4

527. 脍炙人口脍,细切的肉炙,烤肉。比喻人人赞美和传诵。(多指诗文)

528. 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529.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530. 流言蜚(飞)语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污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531.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532. 每况愈下况,比拟,比方愈,更加。情况越来越快。

533.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多形容音乐。柔弱、颓废、萎靡不振的音乐。Mi 3

534.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为纯熟的地步。

535.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536. 满城风雨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

537. 貌合神离表面关系密切,而实际怀着两条心。

538.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比喻本质不好,而装扮得很像样。

539. 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等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540. 蓬筚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题赠的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541. 否极泰来形容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542.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543. 披肝沥胆,披,揭露,揭开沥,向下滴。比喻竭尽忠诚,开诚相见。

544. 披沙拣金披,分开。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细心挑选,去粗存精。也形容工作的繁难。蚍蜉撼树蚍蜉,蚂蚁撼,摇动。比喻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

545. 皮里阳(春)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

546.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

547.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548. 气味相投思想作风和意趣情调都一样,互相合得来。

549. 恰如其分(fen4)形容说话办事正合分寸。

550. 韬光养晦韬,隐藏晦,隐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551. 罄竹难书磬,尽。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552. 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553. 曲突徙薪突烟囱。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禾,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免发生危险。

554. 千夫所指受到众人的指责。形容众怒难犯。指指责。

555. 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处境困穷,诗就写得好。工巧妙。

556.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557. 鹊巢鸠占喜鹊的巢被斑鸠所占住。比喻坏人强占别人的住处。

558. 奇货可居指商人把难得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比喻人有某种独特的技能或成就,拿它作为要求名利地位的本钱。

559. 囚首垢面形容久未梳头和洗脸,仪容、衣着不整齐。

560.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借助文言文理解的成语有哪些 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