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一鸣惊人(韬光养晦辨忠奸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韬光养晦辨忠奸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作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曾经为楚国建立过显著的功业。可是在他登基之初的前三年里,却毫无建树。他不理朝政,整日里寻欢作乐。而这时,晋国趁机把几个一向归附于楚国的国家又拉拢过去,并订立了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纷纷向楚庄王请求出兵争夺霸权。
可是楚庄王根本不听大臣的忠告。他白天狩猎,晚上饮酒,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知道臣子们对他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再敢劝谏,就定谁的死罪。就这样,楚庄王昏昏噩噩地过了三年。
有一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楚庄王的做法实在看不下去,决定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宫中寻欢作乐,听说伍举要见他,就把他召到面前,问道“你来干什么?”
伍举回答说“有个人让我猜个谜语,可是我猜不着。大王您是聪明人,就请您猜一猜吧。”
楚庄王一听要他猜谜,觉得挺有意思,就笑着对伍举说“那你就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在楚国山上,停着一只大鸟,它身披五彩,样子十分神气。可是他一停三年,既不飞也不叫,请问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清楚伍举说的是谁,于是回答说“这可不是一般的鸟。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势必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定要惊人。你回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伍举以为自己的话有了成效,于是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可是这以后,楚庄王依然我行我素。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个大臣苏从看到楚庄王还是没有动静,于是又去劝谏楚庄王。
楚庄王很不高兴,就问他“难道你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您的禁令。只要大王能听一听我的意见,我就算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心甘情愿。”
楚庄王听罢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实意为了国家好,我哪能不明白呢?”
从此以后,楚庄王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政治。他把一批善于奉承拍马的人都撤了职,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等贤臣提拔起来,与他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原来,在他即位后的三年里,他并没有真的对国事置之不理,而是在暗中观察朝臣们的一举一动,看清了哪些是奸臣,哪些是忠良。他还加紧制造武器,操练军队。不久,就收服了南方许多小国。第六年,他打败了宋国。到了第八年,他一直打到了周都洛邑附近,终于成为一代霸主。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往往厚积薄发,先是在别人觉察不到的情况下暗自蓄积能量,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一鸣惊人,这才是得道者应有的素质。
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枕戈待旦 韬光养晦和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