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数据分析是什么(辽宁挤压统计数据水分,到底顶了多大的压力
国家统计联网直报 辽宁挤压统计数据水分,到底顶了多大的压力?
一个简单的消息,揭开了舆论蒸腾已久的盖子,人们对统计数据的质疑与不信任,似乎找到了最为直接的释放口。
辽宁省长陈求发在该省的 工作报告中明言,“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并将辽宁2016年包括GDP在内的多项指标未能完成目标的原因归咎于此。
很有意思。
辽宁的问题
辽宁的问题严重吗?严重。也不光是辽宁严重,整个东北地区都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在2015年的一篇报道中,《财经》杂志描述了一个A省,作为“各地区经济数据统计失真样本中较为严重的一个”,进行了详细分析。
数字有点多,我尽量简单点。
故事开始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2010年的A省统计公报中,进出口数据统统“消失”,原因是这些数据均为负增长,直接影响了其GDP增速。在其帮助之下,那两年A省的GDP分别增长了13.1%和14.1%。更为过分的是,为了维系净出口为正的“脸面”,整个“十二五”期间,A省的统计公报中,出口额一直高于进口额,尽管事实完全相反。
非常适时的,A省在金融危机之后,提出来要“逆势超车”。同期,广东提出的是“腾笼换鸟”,上海提出的是“超越GDP转型”。与沪广相比几无优势的A省,杠杠的自信不知从何而来。
维护口号自然需要数字的力量。面对考核压力,指标被层层摊派下去,微小的注水,最终汇集成其不可承受之重。
直到2014年左右,国家审计署和国家统计局介入。《财经》杂志的报道说,国家审计署“突袭”A省某核心部门。接近该部门的人士称,国家审计署工作人员不请自到,仅在该部门停留十余分钟,旋风般拷贝关键数据。
自此,统计泡沫开始缩水。此后,相关数字一缩再缩。不知是否巧合,报道中的数字,几乎都能在辽宁的统计公报中找到。
统计的伤痛
辽宁绝非孤例,这早已是各界共识。对于数据真实性的追求,从中国有《统计法》以来就一直存在。在当下层层上报的体系中,统计失真早已成为系统性问题。毕竟,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统计数据是地方主官的核心利益。
甚至国家统计局也不能幸免。2016年1月底,中央第八巡视组在向国家统计局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有的领导干部以“数”谋私,搞权力寻租。
曾有专家给侠客岛举过一个例子,几年前统计局希望改善统计数据,搞了直报系统,绕开地方 ,选了一些企业自己填报生产数据。最终却发现数据依然很差,到地方上一看才知道,用户名、密码都在地方手里,企业无需填报。直到如今,无论在新浪还是腾讯微博,这个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呼叫中心的账号,还在孜孜不倦的更新,但无人回复。
统计失真问题,早已引起高层注意。
去年10月,中央深改组第28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文件无处查阅,但会议报道是这么一段话
“会议指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统计工作规律,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督问责,依纪依法惩处弄虚作假,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职权不受侵犯,确保各类重大统计数据造假案件得到及时有效查处,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两个月后,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人民日报发文,承认“一些地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时有发生,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这篇坦诚的文章,当时就引起了一些外媒注意。此后不久他表态,2017年中国将加快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
1月9日,宁吉喆召开会议,就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文件部署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如果说深改组出台的文件是之一只靴子,宁吉喆部署的具体工作,则无疑是第二只靴子落地,具体措施即将开展。
在看似枯燥的会议报道背后,其实山雨欲来风满楼。辽宁在 工作报告中公布挤出水分,一定不是心血来潮。
忽悠之后的坦诚
许多年前的春晚上,辽宁人赵本山让“忽悠”概念一举成名。自此,这个带着些许幽默与无奈的词汇,开始被东北之外熟悉。辽宁统计注水,用人民日报昨天报道的分析说,也有忽悠文化的影响。
即便如此,我们也得承认,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坦诚。如果舆论只揪着辽宁的辫子,打其过去犯下的错误,并非明智之举。
还得承认,辽宁的问题并不好解决。
早在2014年,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辽宁进行巡视后便指出,“经济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此后,辽宁启动整改。时隔两年,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并反馈情况后,辽宁省委在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中,承诺切实解决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其中之一句话就是,“针对一个时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有心人或许还记得,通报中还有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辽宁的政治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有些问题积弊较深,彻底扭转仍需时日”。
对于辽宁甚至整个东北来说,崛起是个沉重的话题。用一位辽宁官员的话说,这不是平地起高楼,是从坑里先爬出来。在其向多年来的浮夸作风下手之际,我们不妨多些同情之理解,也不妨瞪大眼睛以观其效。
丁日昌说,自古以来,局外之议论,不谅局中之艰难。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对辽宁发表支持看上去是在逆潮流而动,置民意于罔顾,但我们如果真的想解决问题,可能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之一,主要问题只有辽宁自己可以解决,外力只能催化、推动却不能主导;第二,承认错误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如果承认问题的结果只是挨骂,很难想象以后像这样的问题还能摆到台面上谈。官非圣贤,坦诚之举对谁都不容易。
在东北的天寒地冻之际,这是难得的春之讯息。
文/今日湖图
辽宁压力分布方案 最新辽宁发布重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