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是一种能够升上高空的灯(孔明灯原理科普)
关于孔明灯的由来 孔明灯是如何从信号灯变成许愿灯的?
清《升平乐事图》中的“太平有象”带轮灯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千年以来的主要庆祝形式都以通宵赏灯游玩为主,也有“灯节”之称,火树银花,灯烛千万,足与明月争辉。
元宵节不仅是古代的狂欢节,还是情人节,留下了许多旖旎的故事。在近年来的古装影视剧里展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场景时,常有恋人在元宵节放“孔明灯”祈愿的场景。先将心愿写在灯笼外层纸上,再将里面的灯捻点燃,灯笼很快从他们的手中飘然直上,随风闪烁,在深邃夜空的映衬下,化作高空中的点点星光,显得格外唯美浪漫。
这令许多人以为,民间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放孔明灯许愿的习俗。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是现代的“新民俗”反作用于剧本的效果。孔明灯虽然早已有之,并且在许多地方也确实有元宵节燃放孔明灯祈福的习俗,但在过去,主要是大规模集体燃放,一个人或是两三人放小型孔明灯许愿并不多见,其实,古籍里也很少有以它祈福的记载。
孔明灯的作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而在现今,在孔明灯流行的,存在的消防隐患也令它备受关注。究竟在过元宵节时,该不该燃放孔明灯许愿呢?
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吗?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现象,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升空”实验在空鸡蛋壳内部点燃艾绒,借助外界风力,蛋壳就能飞起来。孔明灯的出现时间在历史上不会太早,很可能在唐代以后。既然孔明灯很难认定是三国时发明的,人们为什么要以诸葛孔明来命名呢?一方面,这与民间对诸葛亮的爱戴、崇拜有关,愿意将孔明灯无翅而飞的秘密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就涉及到孔明灯在历史中所起到的真实作用。
作为信号的孔明灯,原本和许愿无关
在福建西部的民间传说里,五代时有一位叫莘七娘的女子,博学多识,随夫出征闽地,因南方山区多雾,军队之间联络不便,莘七娘用竹篾和纸做成特制的球形灯,在底座放上易燃的松脂,凭借点燃后升空的灯光帮助队伍之间联络,立下功劳。莘七娘后来在福建明溪县病逝,百姓建庙祭祀,尊为“惠利夫人”,俗称“夫人嬷”,至今香火鼎盛,并流传着夫人施药避瘟疫、显灵护佑明溪等一系列故事。
当地县志记载,抗元名将文天祥途经明溪时,题诗“男儿若不平妖虏,惭愧明溪莘七娘”,尽管《文天祥全集》里未见此诗,也体现出百姓对莘七娘的爱戴之情。
莘七娘的故事虽不见正史有载,但侧面说明了孔明灯最早用于军事活动的可能性较大。古代两军作战时,夜间基本只能依靠天然光源,凭借热空气升空的纸灯是较为明显的发光载体,便于在较远处捕捉到信号。如果燃放大量的孔明灯,可能也会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或是用不同数量的孔明灯传播情报。因为诸葛亮用兵如神,这种灯的来历就被附会在他的身上。在战事频发的动荡年代,这一 从军中传播到民间,并逐渐广泛流传,但早期的作用仍以传递信息为主。
孔明灯是怎么变成许愿工具的?
以孔明灯祈愿的风俗大约在20世纪末才逐渐定型,工业化批量生产让孔明灯的制造、售卖更为方便,中国台湾平溪、泰国清迈等地还将燃放孔明灯作为旅游宣传的重要卖点,在社会范围强化了孔明灯可以用来许愿的意象。
为什么是孔明灯,而不是其他的灯来承载人们许下的愿望呢?这和它飘入高空的特点有关。仰视可以强化对未知空间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日常生活与信仰相距甚远,也少有仰望星空的时候,在放飞孔明灯、视线追踪冉冉升起的灯光时,高远的夜空增强了这幅画面的神秘感,确实会有“心愿上达天听”的感觉。
,燃放孔明灯也具备一定的娱乐色彩,深受年轻人欢迎。这一活动最早在校园内流行,一些地方的大学城还曾有集体放孔明灯的“新民俗”,在年龄接近的群体里,相关传说很容易通过 、口头流传而普及开来,正如平安夜送苹果一样,孔明灯象征许愿的意义就更为强化。
来源瞭望智库
孔明灯原理科普 孔明灯为什么还叫许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