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郑和)

生活常识 2023-04-20 13:49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马六甲海峡在哪个大洋 马六甲,郑和下西洋的中转站

今日马六甲海峡(张大点摄)

马六甲 · 满剌加 · 麻六甲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

在明代前期的文献中,马六甲被称为“满剌加”,明代后期称为“麻六甲”。

马六甲海峡介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1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海峡水深25—113米,能通航20万吨级巨轮,是连接沟通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之间的海上航道,现每年有五万多艘货轮、油轮及其他船只通过该海峡。中国、日本,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均需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自己的“海上生命线”,中国进口石油的85%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

马六甲海峡地形图

马六甲海峡内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潮差较小,极适合古代木帆船安全航行。

早在汉代,南方通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航路。约在公元4世纪时, 人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和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 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郑和船队远航印度洋,在那个木帆船的时代,必然要浩浩荡荡驶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虽然很早成为东西航运要道,但能够控制马六甲海峡的马六甲王国,直到郑和下西洋的前三年,才形成雏形。

“满剌加”国的由来

据成书于1612年的马来西亚古代典籍《马来纪年》记载,满刺加(马六甲)王国的开国君主是拜里米苏刺。拜里米苏刺原是淡马锡(今新加坡)王国的国王,被暹罗(今泰国)兵马追杀,渡过柔佛海峡北逃,于1402年落脚于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在小渔村的一颗树下,拜里米苏刺决定在这里修建王城。在兴建王城的时候,国王问属下大臣“我们倚足而立的这棵树,叫什么树?”大臣奏道“这是满剌加树。”国王说“既然如此,我们在这里建立的国家,就取名为满剌加国吧。”所建王城,即今马六甲市前身,满剌加王国由此诞生。

满剌加建国之时,正是暹罗历史上强盛的大城王朝的初期。在暹罗的威逼下,弱小的满剌加不敢称国,拜里米苏刺也不敢称王,每年向暹罗进贡40两黄金,臣属于暹罗。

明成祖派官出使满剌加

为了摆脱暹罗的控制,拜里米苏刺派使者到中国求援。据《明史》卷325《外国六》记载永乐元年(1403)十月,明成祖钦派中官尹庆出使满剌加,“赐以织金文绮、销金帐慢诸物” 。尹庆抵达满剌加,“宣 德及招徕之意,其酋拜里米苏刺大喜,遣使随庆人朝贡方物。”永乐三年,即1405年,拜里米苏刺所派使者随尹庆抵达京师。其使者上奏永乐皇帝道“王慕义,愿同中国列郡,岁效职贡,请封其山为一国之镇。”当时满剌加人观念,某一座山,经过中国皇帝赐封,便具有镇慑国家安宁灵威。永乐皇帝大喜,封拜里米苏刺为“满刺加国王“,将满剌加的西山封为镇国之山,并御笔题赐“镇国之山”石碑,赐诰印、彩币、袭衣、黄盖,令尹庆陪同回返满剌加。

今日马六甲三保山

今日马六甲三保庙中的郑和石像

郑和船队驶抵满剌加

就在永乐三年,郑和率庞大船队远航西洋。尹庆和满剌加使者便乘郑和船队回返满剌加。永乐四年,郑和船队驶抵满剌加。已经臣服 的拜里米苏刺,亲率王子、大臣与仪仗队前来马六甲港迎接,并举行盛大隆重的欢迎仪式。尹庆宣读明成祖永乐皇帝圣谕,并颁赐“镇国之山”石碑和铭诗。拜里米苏刺大喜,表示从此臣服大明帝国,并将“镇国之山”石碑安放在满剌加西山〔今升旗山〕上。

满剌加成为中国朝贡国后,原满剌加宗主国暹罗恼羞成怒,武力夺走明朝颁给满剌加、苏门答腊的诰印。当时明朝的属国安南(今越南)南侵明朝另一属国占城(今越南南部沿海城市),明朝发兵征讨,迫使安南臣服。明成祖敕责暹罗,警告其要以安南为“鉴戒”,归还诰印,“自今奉天循理,保境睦邻,庶永享太平之福”。 郑和携带此敕令,痛责暹罗。有 做坚强后盾,同为明朝属国的暹罗立刻偃旗息鼓,被迫承认满剌加同自己的对等地位。

永乐五年,即1407年,郑和远航船队返国,满剌加和苏门答腊、古里等国一起,遣使随乘郑和宝船,前来中国贡献“方物”。

满剌加臣服 之后,郑和远航船队便自由航行于马六甲海峡。

满喇加成郑和下西洋“中转站”

永乐六年,即1408年,郑和船队二下西洋。永乐七年,船队抵达满刺加,暂时休整。休整中,郑和在今马六甲港入海口的小山上构筑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顿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船内,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 这就是马六甲历史上著名的“三宝城”。

此后郑和船队下西洋开往古里、爪哇等国,都先在马六甲停泊、休整,补充粮械、淡水;由阿丹、忽鲁谟斯等国回程时,也在马六甲聚集,打点钱粮,入库保存,等候信风,驶返中国。为了汲取淡水,郑和组织人力在三保城旁边挖掘了一口水源充足的水井,这就是马六甲历史上著名的“三保井”。

此后郑和船队远赴西洋,每次均驻跸满剌加。这样,马六甲实际上成为郑和远航船队贸易和补给的中转基地。如今,当年郑和驻跸满剌加的历史遗迹——三保山、三宝保城、三保井,仍然保存完好,供人瞻仰。

今日马六甲三保庙

今日马六甲三保庙内三保井

满剌加国王来朝

在上述背景下,永乐九年,即1411年,拜里米苏剌率妻、儿、陪臣540余人来中国朝贡。明成祖以隆重礼仪迎接拜里米苏刺国王一行,亲临奉天殿宴请。据《明史》卷325《外国六》记载“光禄日致牲牢上尊,赐王金绣龙衣二袭,麒麟衣一袭,金银器、帷幔衾禂悉具,妃以下皆有赐。将归,赐王玉带、仪仗、鞍马,赐妃冠服。濒行,赐宴奉天门,再赐玉带、仪仗、鞍马、黄金百、白金五百、钞四十万贯、钱二千六百贯、锦绮纱罗三百匹、帛千匹、浑金文绮二、金织通袖膝襕二。妃及子侄陪臣以下,宴赐有差。礼官饯于龙江驿,复赐宴龙潭驿。”可谓是优礼厚赐。

永乐十一年,1413年,拜里米苏刺病逝马六甲城。永乐十二年,即1414年,王子前来中国朝贡,明成祖诰命王子袭封。

永乐二十二年,即1425年,第三代满剌加国王前来中国朝贡,明成祖诰命袭封。这样,满剌加成为 的朝贡国。

这样,从满剌加对 的依附关系来讲, 实际上完全控制了满剌加。从郑和在马六甲海峡建立中转站来讲,实际上 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因为当时满剌加和中国海权观念非常淡薄,并没有对马六甲海峡进行垄断性管理。

满剌加街道上,可以听到不少于84种语言

满喇加成为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中转站后,先是吸引来自爪哇、印度、 和中国的商人,作为两次季风之间中印贸易的停泊点,接着西亚、北非的商船也接踵而至,进行商业贸易,满剌加开始从荒僻的小渔村逐渐成长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港口,进而成为中国、印度、西亚、北非之间最为重要的自由贸易港。据16世纪初葡萄牙占据满剌加后,任葡萄牙驻满剌加商馆秘书及会计师的葡萄牙人托梅?皮雷斯介绍,当时到满刺加进行贸易者,有来自开罗、麦加、亚丁、阿比西尼亚的 教徒,有基卢瓦、马林迪、忽鲁漠斯、帕塞、鲁迷、突厥人及亚美尼亚基督教徒,有古吉拉特人、果阿人、马拉巴尔人,有从乌里舍、锡兰、榜葛剌、缅甸阿拉干山、勃固来的,有暹罗人、吉打人、马来人、彭亨人、北大年人、柬埔寨人、占城人、印度支那人、中国人、文莱人、吕宋人,有来自林加群岛、马鲁古群岛、斑达群岛、帝坟、马都拉、爪哇、巽他群岛的,还有从巨港、占卑、因陀罗基里、阿鲁、帕塞、帕提尔、马尔代夫等地方来的。 皮雷斯甚至说道在满剌加街道上行走,可以听到不少于84种的语言。

满刺加王国的日渐强盛,使马六甲港帆墙林立,商旅鼎盛。在最繁华时期,马六甲流行84种语言,成为东南亚国际商贸港口。

因郑和下西洋所促进马六甲之繁荣,与 战争后香港成为东西方贸易港、五口通商后大上海之成为远东大都会,虽时代不同,但性质同一。 所控制的满剌加和马六甲海峡,实际上成为当时 挺近世界的桥头堡。

马六甲海峡郑和 马六甲之郑和下西洋完整版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