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志气什么骨气什么底气(志气与底气骨气三者的区别)

生活常识 2023-04-20 13:50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志气、骨气和底气的价值根基

作者王颖(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研究员)

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的重要讲话中殷切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推崇在做人上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并由此形成了以自强、自尊和自信为底色的立身处世价值观。

志气的要义是自强

“志,意也。”志的本义是意念和心情,其“根于心”,是对既定目标强烈而持续的向慕和憧憬。“志者,在心向慕之谓也。”由此引申出愿望、志向和目标义。志气,就是践行并实现志向的决心和勇气。

,志气中蕴含着不甘人后、积极作为的进取精神。志向的确立,使人生具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心之正面全向那里去”“一直去求讨要,必得这个物事”。“全向”“求讨要”和“必得”,鲜明反映了人在面向和追求理想信念时所具有的主动姿态和坚决意志。这一表现显然有利于人之成长以及事业成功。“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志气之根基在于立志。“夫志,气之帅也。”“有志则气不衰。”做人做事要先立志,尤其要立高远明确之志;并且为了说明立志之重要性,还把立志与成功直接联系在一起,强调有志者事竟成,功崇惟志。

,志气还体现在依靠自身力量去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是仰望命运或他人。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无论是西周初年对“敬事”的极尽倡导,孔子、孟子为天命人力划定作用范围,还是墨子力主成事由力,非有其命,荀子力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实际上都是在强调人力的重要性,凸显人自身的能动性。这一价值观投射在理想信念的追求上,就形成了“恃人不如自恃,求诸人不如求诸己”的主动行为原则以及自强坚毅的处事方式。所谓坚毅,就是面对困难时不顺受,不怨天不尤人,突出表现为越是艰险越向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忍不拔与勇往直前。无论是利用自然、改造社会还是加强修养、成就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难题。自强坚毅的人,不仅不会畏惧退缩,反而会“借困衡为砥砺”,变被动为主动。故人们视坚毅为承担重任、实现志向的先决条件,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骨气的内核是自尊

骨的本义就是骨头。“骨,肉之覈也。”“覈,实也。肉中骨曰覈。”覈,核也,指人和动物体内的坚硬组织。因为骨有支撑作用,故用来比喻人刚强不屈的品格和操守。这一层含义也常用“骨直”或“骨气”来表达。

骨气集中反映了人对自我价值和人格的尊重、肯定。要求面对外强时勇敢坦然,“不畏强御”“勇而不避难”,反对奴颜婢膝以刻意逢迎,畏缩胆怯以苟且屈从。在人我关系中,自尊才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必要前提。“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决定自己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也不是对方所展现出的强大与暴力,而是义。“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由坚持道义而激发出的勇敢,与血气之小勇根本不同,乃是大勇真勇士君子之勇。不仅如此,面对强御而展现出勇敢刚强,更是维护正义的必要武器,“怯者召侮之媒”,故人们非常反对刻意展示自身弱小以乞求他人同情可怜的举动,斥之为自轻自贱。

骨气强调对自身理想信念的珍视、维护,倡导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自期。这一坚守表现在政治道德领域,称为气节。其表现形式有多种,如清介自守,穷不易志,临难不失德等。虽然层次不同,但内蕴的自爱自重、刚正威严的精神品格则具有一致性,故无论是杨震“暮夜却金”,贫者宁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还是苏武牧羊北海十九载,都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其中,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尤为考验一个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操守。在志士仁人看来,生命有限而气节千载,,他们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勇于牺牲。

底气的实质是自信

“底,山居也。一曰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山当作止,字之误也。”“下为底,上为盖。”可见,底的本义是指居住、停止的地方,也表示物体的最下面部分。由此引申出根基、基础之义。底气,就是建立在此根基、基础上的积极信念,其中包含着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评估与肯定。人们相信在提升自我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自身能发挥深刻影响。勤学与勤劳就是实现这一影响的两种重要方式。

勤学能让人益智明理,修身养德;实现由愚而智,由昏而明,由柔而强的蜕变。学作为一项活动,无论智愚均可平等参与,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特别是勤能补拙,即使天赋不足也可凭此补救,“百倍其功,终必有成”。故勤学必得刻苦。一要坚持不懈。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长期积淀,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二要超常付出。即对绝大多数人或者通常作法的超越。为此,人们历来高度评价“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强烈向学精神,敬佩其对生理限度的挑战以及对穷窘困顿的克服。

劳动创造价值,让人过上美好生活。,劳动能提升人在自然、社会中的主动地位。通过劳动实践,一方面能检验和辨析已有学习成果,从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巩固真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吸收新知识养成新技能,深化对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认知,从而促进和实现自我力量的开发、超越与肯认。,劳动能为立身、兴家、强国奠定雄厚基础。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回报,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勤劳是“治生之本”“治生之道”。唯有勤劳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都以勤劳为荣,以懒惰为耻。不仅大力宣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的价值观,肯定和鼓励追求“只可过于勤劳,不可失之怠惰”的劳动态度,而且积极培养子孙后代吃苦耐劳、尽心做事的勤劳品格。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5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志气与底气骨气三者的区别 青年人的骨气志气底气图片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