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峄山仙人洞简介(峄县空窟山)
贵妃茶花掉叶是什么原因 峄县空窟山与地下石城文化探秘
峄县空窟山与地下石城文化探秘
邵明思 秦利虎 张 勇
峄县古城西侧,土山、汉王山、青檀山、石屋山、狮山、马头山等群山连绵五十里,有名的山头与无名的山头十几个 其中, 空窟山造形复杂, 独具奇观。空窟山位于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境内,其西邻为逍遥谷;东与狮山对峙;北面是白茅山(明代永乐皇帝的挚爱权贵妃葬其山前)又称作凤凰山;南与马头山(亦名象山)相对连襟。
一、概述
《峄县志》 记载“空窟山巍大石离立,尤多奇状一一中空, 石脉隐起,金色,夭娇如龙。石平如砥,光洁。大石矗立如柱一一” 云云。 另有“银地楼、仙人床、滚身洞、挂心橛” 等几处名胜景观。县志简要的阐述了空窟山是名正言顺的“中空” 和多处“洞窟” 之山。
民间传说,空窟山有两个奇怪的现象之一奇,此处是峄县“冠世榴园” 的腹地,其左右十几座大山的向阳坡上都是清一色石榴园,唯独空窟山没有石榴树。第二奇,是空窟山的山上和地下没有蛇类。对此,我们经过访察和求证得到了答案。之一答案,石榴树生性坚强,适于在坚硬的贫脊的山石沙垅地生长,根扎实地,尤其害怕空荡、中虚及疏松的地质。因而,石榴树不适应在遍布岩穴溶洞的空窟山安身立命。第二答案,空窟山是多种飞禽走兽的栖息地和动物乐园。特别是掌控山林的老鹰、白头鹞、蝙蝠、大鵰、猫头鹰、鹫,以及岀没于洞穴的黄鼬、黑嘴鼬、黄鼠狼、黑狓子、刺猥、狗獾、狐狸等,都是蛇的天敌和克星。,明、清时期,有邪教“白莲教”的暴徒及土匪们,占据空窟山周围的逍遥谷、狮山;打家劫舍,绑架人质。他们在空窟山地下设立兵工厂,用硫磺、硝石(硝酸钾、硝酸钡)、木炭等作原料,制造黑色火药。这种火药的气味给蛇类造成灭种之灾。
,空窟山的地上没有石榴树,地下没有蛇。
客观的讲,《峄县志》记载及民间传说,仅仅反映了空窟山的表面现象。为了深层,自2017年4月,枣庄市峄城区作家协会组建空窟山考察队。通过几十次深入其境,探秘考证,对空窟山的实质和深层内涵进行了摸底排查,抓到了之一手素材,掌握了基本情况。
二、空窟山山体及地貌构造的奇妙。
经考证,空窟山为喀斯特地貌,具体地讲,它属于石灰岩岩溶地貌。其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于是便形成空洞穴窟并逐步扩大。故而,空窟山的表层崎岖不平,坎坷多变,岩石峥嵘,奇峰林立。
已经探明,在空窟山地壳下的8米—35米深的层面之间,潜伏着一座地下石城。对照地下石城,在地面的上方是“米” 字峡平台,多道峡谷均被叠式的巨石盖顶。总体上摆设成东西走向的石头营盘,并 成为连环阵式,非常壮观。初步界定,地下城正上方的西南角部位,是北纬34°45′24″,东经117°23′9″; 东北角是北纬34°54′3″,东经117°27′13″。在这一范围内的地面上,有凸起的叠式巨石堆积、有凹陷的坑壑、有刀削般的陡涧峡谷、上下直竖的溶沟、独立的断崖、天然漏斗、落差型洞穴、溶蚀性盆地等多姿多态,星罗棋布,纵横交织。天设地造的危险关卡,难以逾越的屏障,成为了阻碍人行的禁区。此处只容鸟兽等动物出没,偶尔有牧羊人涉足其边缘,只有望而兴叹,古住今来,极少有人问津。
空窟山山顶之下,北、东、南三面悬崖峭壁,只有从逍遥谷而来的西面才可以入山。到处山花烂漫,野草芬芳,蜂蝶齐舞,鸟雀飞鸣。从山野高坡到山沟、峡谷陡崖、峰岭峭岩间,各个角落都长满了黄荊、山葡萄、野胡罗卜参、枸杞、山茶、刺梅、红枫、三角枫、五角枫、褚桃、拓、冬青、棠棣、葛条、酸枣、刺梅、紫荆、青藤等丛生灌木,以及半夏、何首乌、麦冬、兰花兰草、紫花地丁丶鬼圪针、翻白草丶茵陈丶海棠、蒺藜、月季花、金银花、爬山虎、绞鼓兰、艾草、黑丑白丑、蓖麻、蕃荷菜、大蓟、小头蒜、牵牛、车前子、蜜罐子科等具有医药性质的名花异草四百多种。灌木花草争奇斗艳,各展英姿;在整个山峦谷壑、沟崖峡壁的范围里,翠然植被的自然美景产生了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画面,营造岀一个立体的盆景艺术天地。有一种感悟油生一一植物更爱山,山更爱植物,山与植物相依为命。人也不能冷漠,不能无动于衷;人要爱山爱植物,如果没有了它们,人看到的只能是无限的凄凉和寂寞。
空窟山的野生树木旺盛,有椿树、葛榛、香椿、楝、国槐、洋槐、杏、桃、李、皂角、水曲柳、银杏、梧桐、花椒、大叶榆、小叶榆、杨、柳、核桃、山楂、黃连、椴、山胡椒、软枣、枣、山葡萄、柘、檀、松、柏、桑等一百多种野生树木生长在满山遍野。
空窟山北面峭壁更高处11米,壁间有一处与双扇门相似的洞口痕迹。听牧羊人介绍,此处是民间传说中万宝洞的洞门如果谁有十个儿子,父子们同心合力就可以推开洞门取宝。据说,有一个微山湖渔民老汉,曾带领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婿来叩门,果然,双扇门开,闪岀一道门缝。只见洞内金珠宝玉堆积如山。老汉喜笑颜开,大声喊了一嗓子“他姐夫,再加一把劲儿!”他这句话露了馅,洞门突然关闭。由于漁民老汉弄虚作假,此后,即使真有十个儿子的人来叩门也失灵了。
其峭壁上方即《峄县志》所说的“银地楼”楼群。 那是一片银白色的石头平台,平台高岀地表近2米: , 才称作 银地楼。银地楼下方, 是悬崖与峡谷交集的危险片区,所以, 它成为野生软枣树的一统天下,此处形成了50多亩软枣树林带。软枣的学名君迁子,野柿子;它是柿子的前身,经过嫁接可成为柿树。软枣成熟变成黑色,甘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等。可是它生在险处,人却没那个享用甜蜜的口福。大面积的软枣树林成为刺猬、兔子、田鼠,以及山莺、野鸡、布谷鸟等动物群体的美餐。,在空窟山能和软枣树平分天下的就是桑树,从山上到地下,到处都分布着软枣树和桑树的片区。空窟山顶部东側有一个桑树林,面积3亩多。更大的桑树,高15米,树干直径40公分,树冠大于一间房的场地。空窟山野生的50亩软枣树林和3亩桑园的这种个性特征,在鲁南地区群山之中是絶无仅有的。桑树“雌雄异株”, 雄桑光开花,经风媒传粉后即完成了它传宗接代的使命;雌桑受粉后花落变果,发育成种籽的甜果儿,叫做桑椹。六一“儿童节” 前夕,熟透的桑椹成为紫色,即将成熟的桑椹红得发紫。满山满谷的上上下下被一片片一串串桑椹点辍成“万丛绿波点点红” 的桑田沧海,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站在制高点鸟瞰空窟山这片处女地,气象万千。峡谷里无穷无尽的深奥,密封于山岚迷雾缭绕与地气啣接的和谐之中,大有藏龙卧虎之势;绿树浓荫掩映中的沟壑险崖,蕴含着不可告人的玄妙机关;千万年来与世隔绝的那种孤僻秉性,实在让人猜测不透,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串串的迷惑与空想。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空窟山,她从骨子里向世人暗示着什么?不得而知。在表面上,她给人留下的是华而实的美,庄严的美,含蓄的美,美不胜收!
三,地下石城谜宫的神秘构造。
考察队在空窟山顶部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找准了隐蔽在峡谷间的洞穴入口,拨开了葛藤杂草茂密的青紗帐,进入地下;寻寻觅觅的展转探索在地老天荒的隧道里,卖尽力气,用尽滚爬攀登各种招式,认认真真的巡视一遍。我们惊奇的发现,这是一个规范的、完整的地下石头城堡。用地下城堡来形容,不但没有夸张,反而形容得并不到位。美仑美奐的石城,那才叫震撼呢!大家惊叹之余,由衷地佩服古人认真、确切的命名空窟山的寓意。原来,它的底层潜伏着一座“空窟” 的城堡之“山”。
地下城堡是一座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天然石城。这座城堡有外城墻、内城墙两道城墙围护;有西城门、北城门和南城门3个城门,东城无门,却有一座横跨外城墻的天桥; 城内有西街、北街、东街、南街和中心街互相沟通的5个街道;城内还分布着3个盆地形林园式的超级大院和一个天井小院。城内地下洞系密集交织,峡谷巷道四通八达。
考察队从首探开始,在署名作者外还有杨冬英、赵树衡、张玉臣等十多人,接连进行60多人次的地下石城探秘和探险,毎次毎人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和不断获取新的学识。笔者一行4人,携带皮尺、罗盘、指南针、定位仪等工具,接连5次深入地下石城,在迷宫式的街道巷口处用彩笔标上记号,通过重点部位摄影和非全程录像,基本上摸清了地下石城的底细。
空窟山地下石城总体上可划分为5个街道区域。
(一)南街区。
在空窟山山顶上有个“米” 字峡和“八卦石”, 从表面上看,此山和他山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这里就是通向石城的暗道。八卦石西侧便是地下石城的南城门,门前有6组合的“巍大石离立”( 县志载),构建成雄伟的南城楼。我们跻身于曲折拐弯的城楼巨石之间窄峡处,找准了缺口进入地下,在荆棘丛生,林木茂密的掩映中一步一趋,步步朝下坡滑行。下行30多米远的这一带峡谷洞道,四通八达,我们称它“南街区”。紧靠南街区有一个四面壁岩围护的3亩面积的平川大院。大院里绿树浓荫,鸟语花香;因院南多槐树,院北多椿树,故而,大家为它赐名“槐椿院”。 槐椿院正东有个“S” 形的洞穴,洞深19米。人在洞內直不起腰,必须弓身 、 蹲步或爬行前进。大家为它赐名“蚯蚓洞”。
从蚯蚓洞前行十几步是近2米高的尖石台阶,当大家都登上台阶时,前面峭壁高15米,峭壁只有几条扁窄的缝隙,不容人进去,只能容中小型野生动物岀入。正当踌躇疑无路之际,秦利虎发现一块尖圆形酷似手指的石头拔地而岀,石头指向正东方一个鸭嘴形的洞穴。秦利虎从洞穴爬进去,片刻便大声疾呼“嗬,前途一路辉煌!”原来,只要仰侧着身子爬过两米长的一道关卡,又有别开洞天的一条峡谷。于是,便为那块石头賜名“仙人指路”。
(二)中心街区。
岀离仙人指路的门坎式鸭嘴峡,进入了中心街区域。与鸭嘴峡相连接是一条26米长的从正东走向西南的斜峡。斜峡两壁峭岩矗立,碧青的普石浑然一体而天衣无縫;峡壁均高8米,峡宽1·1米。斜峡上边的桑、柘、槠桃树交枝为层层叠叠的碧绿植被,遮天蔽日,似乎与世隔离,脚下的怪石与葛藤羁跘,举步维艰,它只让人享用清新的空气。
走岀斜峡,20米高的峭岩突兀而起,上方是“一线天” 的夹缝, 下方是只容人侧身行动的5米深的鸭嘴型洞穴。这个鸭嘴洞虽然可从绕行而过,按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教条,大家坚持要作探险的尝试。秦利虎先行猿旋而下;我跐着他的肩膀,右手抓住尖石;张勇在上面拉住我的左手;三人配合默契,缓缓滑行----当秦利虎蹲下身子时,大家才都倒抽了一口轻松的凉气!洞穴下边是三岔口;正西10米有一处3分面积的天井小院,院内全是清一色五角檀树。鸭嘴洞东南方为两壁离立的峭崖,崖壁间夹着一块巨型茄子石,南壁有个盆口大的“天眼”。 从一线天往 正北行6米逐步滑坡,有漆黑一片,阴森可怖的地宫、地河,紧挨着《峄县志》定名的“滚身洞”。 所谓滚身洞,即普石斜坡逐步滑下的一个邃道。
从滚身洞往东北拐个弯子,再经过4米高的“螺旋洞”;岀现一道狭谷,大家根据其占子午线的方位,赐名“子午谷”。 子午谷里的蜜蜂、黄蜂、麻蜂、土蜂狂欢纷飞,嗡嗡的鸣叫,似乎在传递信息我们已经进入它们营造的甜蜜世界,它们也像在对我们发岀“互不侵犯” 的警告。为了与蜂儿和平共处,我们小心翼翼的从子午谷朝左转,突然发现了底层有两个穴窟,上方是一座三层阁舍的石楼。民间称它为“炮轰楼”, 楼高15米,楼上有多处人为的门窗 。 据牧羊人讲,满清时的土匪在这里用土法上马制造黑色火药。土匪头子是个败家子,他包了几百斤的药包想把石楼炸掉,开个地下火药厂。土匪中有个小喽啰在用火刀撞火石岩取火抽烟时,不小心引爆了炸荮,轰隆一声响,那些败家的土匪飞上了西天,结果把漂亮的石楼炸成千疮百孔。“炮轰楼” 便从那时起而得名。
距离炮轰楼西北方16米的岩壁下有野生动物岀没的“狓子洞” 深不见底。 炮轰楼正西70米的地方是“人” 字形的洞穴。在人字洞东侧有“飞来石” 组合叠石盖顶的仙人峡、有如“飞檐斗拱”式悬空5米的笤篱头峭壁、有县志上定名的“仙人床”( 高3米、长11米、宽8米)、有天然的石幔石帷石椅石船、 有蛤蟆窟及狗獾洞、有卧伏于地上光滑闪亮的顎鱼石张牙舞爪!
在以炮轰楼为制高点的中心街周围壮丽超凡,恍如仙境,可以这样说美景一步一改观,五步风光变,十步开生面,百步别有洞天。
(三) 西街区。
炮轰楼北60米处,有一个多耳房、多天窗的廊坊式的斜洞,我们赐名“天门洞”。 此洞处于南、北两个大院之间;,又是中心街与西街的分界线。 天门洞南面的大院,在7亩多面积的盆地上,桑柘树与灌木群葛蔓丛生,叫做“天门洞下院”, 属于西街区域。天门洞北面的大院,地势略高,青藤紫藤盘绕着国槐树及洋槐树,面积5亩,叫做“天门洞上院”,属于中心街区域。
天门洞上院有多处自然生物奇观,如“槐(树)中抱石”、“(石头) 心中有树 ” 等。其上院北侧10米处有连体的峭岩结崮,固若金汤。崮壁下又一层石壁,在石壁间有一个八面玲珑的棚状石洞,怪石嶙峋,因而赐名“ 狼牙棚”。 狼牙棚前立有一方9米高棒槌形的磐石,《峄县志》为它定名为“挂心橛”。 在 狼牙棚西边的15米外,便是地下石城的西城门,西城门因被长条石、大树和带刺的荆棘灌木封住了门口,人不能进入。在西城门西南方有个小角门,可容游人岀入。
(四)北街区。
从狼牙棚绕过西城门,往东北行便进入北街区。 北街区的地下与地上全都长满了野生软枣树。 区内有一片天然石头碉堡群,其中有一堡高度12米,其它的七个堡皆为4米至6米高。从碉堡群逶迤东行,是60米长的北城墙,墙高5米至15米高低不平,碧青的岩石光滑闪亮,俨然铜墙铁壁,坚不可摧。沿途壁下有青藤盘桑,葛蔓缠槐等各种各样的植物表演。偶尔发现南面峭壁有一个弧形的石窟,通过石窟看见隔壁那边的绿树浓荫,鸟雀飞腾。实在太奇妙也,这种情境的确“漂亮透了!”在距离透亮石窟的8米处,横陈一条南北走向的沟壑,有左右两道石墙把沟壑夹在中间,民间称之为“ 两面沟”。 其沟壑边布满了碧绿的苍苔,石墻上的荆条花枝摇曳喷香,间有蝴蝶蜻蜒上下飞翔;显然,两面沟真是神话中那个有风有水的宝地。(两面沟通向正南方中心街的天门洞上院)从两面沟东行,乱石叠起,树林与灌木交织,我们一步一趋,累得气喘嘘嘘,懵头转向,心中闷闷沉沉;到达了北城门,才觉得天地亮堂,壑然开朗。北城墙高20米,城门外还有一道均高9米的外城墙。北门外是一片开扩地,此地有一种发岀金属之声的扁体的石头,学名叫做“八音响石”, 这是古代工匠专为君王和诸侯制造编磐用的石料。
(五)东街区。
离开北城门,沿着城墙下的天然石径东去60米,顺着羊肠小道急转弯的朝南拐,有一座石楼矗立,绕过石楼,便进入了东街区。东街区只有高大笔直的东城墙,没有城门。东城墙外围还有一堵城墙,在两道城墙上飞驾一座气势恢宏的“仙人桥”。 从仙人桥下的峡谷南行20米,峡谷西面许多个峭岩连成一线,均高9米,结为屏障,从北往南蜿蜒串通,嵯峨秀丽。在峡谷的路边和岔岀的斜洞及石窟间,有许多玲珑剔透的金蝉石、鹅卵石、狗头石等象形石琳琅满目;崖壁间有敲得响的石鼓和石锣;特别令人注目的还有现代化的“石舰”, 真是天公作美,构建成艺术天地。,据牧羊人介绍,在石窟里面对面坐立的“石老汉” 与“石婆婆”, 诩诩如生, 最富有看点。可是,我们6次探洞,专门寻觅,终未找到。在东城墙的东南角有一片空洞的场地,场地西侧的崖壁高14米。崖壁的顶端是鸽子洞,鸽子的羽毛及粪便散落满地。崖壁的底部有中型动物的洞窟,在约有三抬筐多的旧土堆上,又新添了一抬筐的鲜土,显然,鲜土是近日挖出来的。
从鸽子洞起步,穿越南街区南巷道,岀了南城门,便跨离地下石城,登上空窟山的顶峰。凡6次探洞皆按此路线进行。
四、空窟山及地下石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空窟山是鲁南名山,它处于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峄县石榴园内,座落在特色生态文化的怀抱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有许多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
(一)空窟山东峰的山脚下, 有明代永乐皇帝朱棣的至爱权贵妃的墓陵。《明史》、《峄县志》等文献记载永乐八年(1410年),漠北的鞑靼旧部叛乱,永乐帝率兵40万御驾亲征。权贵妃随军伴驾在平息了叛乱,奏凯还朝的途中经过峄县薛城,因天气炎热,权贵妃中暑而死。永乐帝根据风水先生的建议,把权妃葬于空窟山下处土质薄弱,他诏令十万将士毎人都从微山湖挖来一兜土,在权妃墓地上筑了个特大的坟头。民间谚语道:
东山狮子西山象,二龙戏水面朝阳;
十万将士兜泥土,凤凰山前葬皇娘。
(二) 空窟山在明代属于兖州府峄县兰陵乡。空窟山东南方的石屋山泉,是明代峄县文豪贾三近的隐居之地。贾三近在此处留下联语“雨余雪浪喷千尺,旱后春流济万家”, 上书“石屋山泉” 四个大字,下面落款“石屋主人贾三近·万历二十年春三月”。据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张远芬考证,贾三近就是《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 那么,包括空窟山在内的这一方水土便是孕育金瓶梅文化的发源地。, 枣庄学院原文学院院长杨传珍教授认为战国时期“兰陵令” 荀子在峄县枣庄地区做官,此地人民深受荀子影响。荀子有32篇著作,其中的《性恶》篇尤为突岀。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就是批判人性本恶的具体诠释。 由此可见,荀子文脉在鲁南2000年一脉传承。
(三) 空窟山在太平盛世是游人观光的天堂;在战乱年代,空窟山是兵家用武的守卫之地。空窟山西邻是逍遥谷,逍遥谷南即逍遥村。清代光绪二十五(1899)年七月十九日,峄县知县王贻哲奉山东巡抚的密命,为慈禧太后庆生日而搜刮民汁民膏,包括茶纲、盐纲、花石钢在内共满装13辆银车,连夜运住济南府。由于 ,走上了极端。在银车经过逍遥村,被当地农民王统时(绰号快马)、王统来(绰号玉马)、刘完道(小白龙)、“锦扇子”、“ 李二天王” 、陈项、曹三等50人全部劫走。“逍遥村劫皇纲” 震惊了全国,激怒了皇廷,诏令限期破案。不久,峄县武林高手颜锡敬侦破了劫案,几个主要人物尽皆落网。刘完道被斩首;王统来被战马拖荒而死;王统时、李二天王、陈项在西门外城墙上被铁钉活活钉死而暴尸三天;“锦扇子” 被挖掉了双眼;其余的外逃人员皆被抄家。“锦扇子”被誉为“有状元之才学,无状元之命运” 的 才子,他 是“啦大呱”( 说评书 )的艺人,成为盲人之后便隐性埋名,人们都尊称他“盲二爷”。 盲二爷自编了一部评书,名叫《峄县逍遥村劫皇纲》,自己演说,并且离开家乡到徐淮地区的丰沛萧碭、涡阳蒙城、下邳灵壁等地招徒传艺。盲二爷用‘写实’ 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清末 ,导致农民起义而走向极端的主题思想,描述了劫皇纲的前因后果。因而,峄县逍遥村劫皇纲的故事成为民间口头文学。
(四)1938年3月18日,日本鬼子侵占了峄县城和枣庄矿区,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 杀光、烧光、抢光)。从3月到5月,日寇在峄县杀害无辜人民1万多人,烧毁房屋1万多间。这期间,领导抗日战争的 干部和游击队战士70余人,奉 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的命令,在峄县县委书记于化琪带领下潜伏于空窟山。敌人闻信,派出200名日伪军,围住空窟山搜查三天三夜,毫无发现。之后,当地百姓认为是神通广大的空窟山山神,灵佑正义之师,保护抗日救国的种子部队。 峄县县委由1938年年初300名党员,至当年底发展党员达800余名。在当地群众的眼里,空窟山是抗日革命圣地,是红色经典文化符号。
五、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综揽空窟山,其地表山林和地下石城,上下两层立体化的结构之间;包括动物植物在内及一切有生命的生灵和无生命(有生机)的物体,它们完全都是保存完好的(甚至原封未动)原生态原始现象。这一片纯洁的处女地,暂时尚未遭遇人为的损害;凭心而论,实实在在难得可贵。古人警告后人违背天理·国法·人道而暴殄天物,为千古罪人。警钟长鸣,才有了昔日的绿水青山和鸟语花香。可是,处于高新科技瞒可以毀灭世界的当今,以及只顾开发取利而不惧天怒人怨的歪风之下。有多少大好河山被鲸呑,有多少优美的自然环境被践踏。以此类推,区区空窟山又何足挂齿!
在宏观上,空窟山是天设地造,融一方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山川气韵于一体的风水宝地。它是历代祖先留给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珍贵文化遗产;它具有重点保护、合理运作、科学开发、有效利用的价值。在微观上,空窟山作为大自然杰作,它具有个性特征的地质地貌研究、喀斯特岩溶地形研究、远古造山运动及地震科学研究,以及自然人文与生态风物进化等一系列学术研究的价值。
且存方寸景,留下子孙观。完美的空窟山,历史上已得到完美的保护,我们理当承前启后的接力保护。假如开发利用,我们建议,其更佳的归宿应该成为国家和 的一一特色山水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区、地质地貌研究中心、自然历史人文博物馆、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一方人不重视赖以生存的这一方水土,这一方水土必然会对这一方人进行“报复”。 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壹点号书山邵明思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峄县空窟山 峄山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