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哀江头讲述的是(杜甫的《哀江头》,为何望城北,有三种可
江头宫殿锁千门 杜甫的《哀江头》,为何望城北,有三种可能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从北往南一直打到洛阳和长安。唐玄宗向四川撤退,唐肃宗在灵武即位。这个时候正回到奉先的杜甫,连忙将妻子儿女安置到更为偏僻的鄜州,然后自己去投奔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
不料杜甫在半路被安禄山的叛军抓获,带到了长安。由于他在唐玄宗那里只是一个看守仓库的参军,叛军对他的监视不是很严。在第二年的春天,即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杜甫偷偷地来到城南的曲江一带,看见到处一派萧条落寞,于是写下了《哀江头》。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之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这首诗通过安史之乱前后的对比,写出了战乱中长安城的破败,曲江池的荒芜,寄寓了作者关心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家国情怀。
“少陵野老吞声哭”四句,就是写的杜甫这种偷偷摸摸地跑到曲江来的情形。“少陵野老”是杜甫的自称,因为他的祖籍是杜陵,杜陵原是汉宣帝的墓地所在,杜陵南园为许皇后的墓地,称少陵。
“吞声哭”,就是把哭声往肚子里咽,因为不能哭出声来,他还是一个“罪犯”,是“潜行”出来的,被人发现了要罪加一等。
曲江两岸的这些宫殿,如芙蓉苑、慈恩寺等行宫和建筑,都人去楼空,门户紧锁。柳树蒲草不知道主人已经不在,还是依然故我地吐叶开花。杜甫看到这种情形,是触目惊心,欲哭又不敢出声。
“忆昔霓旌下南苑”八句,作者笔锋一转,就回到了战乱以前曲江春天的繁华热闹上来。那个时候,唐玄宗巡游南苑,车辇浩浩荡荡,旌旗迎风招展。杨贵妃随辇伴驾仪态万方,又威风凛凛。
“昭阳殿”原本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住的宫殿,这里指杨贵妃。“才人”是后宫中的女官,她们的坐骑十分豪华,黄金闪闪。才人们骏马戎装,拈弓搭箭,对着云彩里只是一射,一箭就射落了两只比翼齐飞的鸟雀。
才人们精湛的技艺表演引起了杨贵妃哈哈大笑。这八句写曲江昔日的繁华,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奢侈与放纵。“双飞翼”,也是暗示唐玄宗他们后来马嵬坡的悲剧。
”明眸皓齿今何在”后面八句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主要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下场,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结束这种战乱局面的愿望。
“明眸皓齿”和“血污游魂”形成对比,写杨贵妃前面的美艳如花和后面马嵬驿的被缢死。从此一对誓言永不分离的鸳鸯,一个魂丧马嵬驿,一个亡命地逃往剑阁远处,生死去留,永无消息。
面对”国破山河在”这种强烈的政治动荡和人世沧桑,再加上眼前曲江的物是人非,杜甫触景生情,泪湿衣襟。江花江水依旧,几度夕阳红,只有人才是最渺小短暂的。
此时已是黄昏,长安城叛军的兵马满城乱跑,只见尘土飞扬。诗人杜甫“欲往城南望城北”,由于心头杂乱无序,本是要往南回家,一抬头却来到了城北方向。
这里的“欲往城南望城北”到底是不是杜甫走错了路,从字面看,有三种可能。一是杜甫抚今追昔,内心痛苦,神志不清,一边走一边沉迷在往事里,真的是走错路往城北去了。
二是诗人的寄托,此时唐肃宗在北方宁武即位,诗人心向朝廷,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三是诗人“望城北”,是渴望北方的官兵早点打回来,收复长安失地。他在《悲陈陶》里有“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可见《哀江头》中表达这样的寓意也是有可能的。
纵观全诗,杜甫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唐玄宗奢华和落魄的对比,通过曲江盛衰的对比,暗示了国破家亡的深刻教训,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感时伤世的痛苦心情。
(图片来自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哀江头中为什么杜甫不敢哭出声 哀江头杜甫为什么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