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
本报记者 谭 嘉
日前,一组身着白大褂的年轻学生在解剖实习室内手持人体骨骼耍弄摆拍的照片在网络上曝光后,在社会舆论中掀起轩然大波。“玩尸女”、“玩尸男”的曝光,不仅需要当事人反思,更凸现出以医学伦理与职业精神教育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
这种行为“确实过头了”
在网络上曝光的这组照片中,几名学生模样的青年男女穿着白大褂,在一间摆满各种骨骼标本的房间内或拿颅骨当“皇冠”,或手持肋骨做“权杖”,嬉戏留影。对于“玩尸女”、“玩尸男”的这种出位举动,网友普遍表示质疑和谴责,认为是道德缺失的表现。也有网友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在解剖室里,尸骨只是教学用具。拿着骨骼玩耍,只能说明该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没必要“上纲上线”。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位长期从事解剖课教学的老师在浏览照片后向记者表示,学生们的这种行为“确实过头了”,缺乏爱护标本、尊重遗体的意识。“实际上,尸体标本是医学生的‘第二老师’。通过解剖学习,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医学知识。”
这位老师说,目前,遗体捐献是我国医学院校解剖教学所用尸体的重要来源,医学院校对解剖实习有着严格的要求。解剖尸体前要默哀致敬,操作中要注意爱护尸体,不能随意切割,各种组织和骨骼标本也要妥善处理。“不能随便拿来开玩笑。照片中学生的行为明显违背了学校和老师的苦心,是对遗体的亵渎和不敬。”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大钦指出,尸骨标本是捐献者身体的一部分,需要得到尊重和爱护。近年来,模拟人体标本和模拟解剖模型逐渐在教学中应用。学生可以观察、测量、直接接触这些模拟教具。“但即使是模拟教具,因为它的特殊形态,毕竟与其他物品不同,也不宜作为道具拍照。‘玩尸照’有违社会公德,是不文明之举。”
“这种举动缺乏对遗体足够的尊重,我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颜淑慧这学期正在学习解剖。她告诉记者,上课前,老师都会告诉大家尸体非常珍贵,要心存敬意。“也许他们是因为新鲜、好玩而拍了这些照片。但如果遗体捐献者的家属看到这些,心里一定不好受。”
上海交大医学院一名研三的医学生向记者表示,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带教老师是不是也负有责任?老师应该对学生反复强调尊重捐赠遗体者。“我们上解剖课时,老师都说尸体很珍贵,要珍惜、尊重。没有他们,我们不会进步。”
尊重遗体是医学生必备素质
“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公众的激烈反应,主要还是因为当事者的医学生身份。”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学教研室胡林英博士说,“玩尸照”事件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其本质是因为当事人对尸骨的亵玩,违背了社会公众对人、对人的身体的基本价值观念。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事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仅仅是为了耍酷。未来的医者竟然有这样的举动,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作为医生或者未来的医生,他们应该助人解除疾病痛苦,呵护健康;他们洞察生死,更能尊重生命,满怀仁慈。试想,一名未来的医生,将人的尸骨当作拍照道具,很容易被理解为他们对人的不尊重和对生命的漠视。这样的医学生,将来如何能够承担得起生命卫士的职责?这一点正是公众所无法接受的。”
那么,面对“无语体师”,医学生究竟应该秉承何种理念和态度?
“尊重尸体是对遗体捐献者高尚行为的回应,是医学生和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李大钦的回答也是多位受访者的共同看法。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李文婷老师告诉记者,在“协和”,每学期解剖课都要举行特殊的开班仪式老师带领学生向尸体鞠躬、默哀、献花;清明时节,学生还要去北京长青园骨灰林“志愿捐献遗体纪念碑”扫墓祭奠。“开展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和伟大,从而树立尊重标本、尊重遗体的观念。”
胡林英指出, 遗体捐献者出于奉献精神,将遗体自愿捐献出来,为医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种精神是高尚的、完全利他的、值得尊重的。很多医学院校为遗体捐献者树立墓碑,镌刻文字;医学生在上解剖课的时候,面对捐献遗体鞠躬哀悼,感念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这些行为一方面是我们对捐献者高尚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医德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教育学生尊重死者、珍惜尸体,使他们懂得生命的价值、奉献的崇高。这一点向来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尸体解剖之于医学技术进步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意义不言自明。没有这些捐献者的无私行为,医学的发展必然受阻。目前,我国能在生前作出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人为数不多,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用的尸体严重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此种社会现实更凸显了对遗体捐献者表示赞许和尊重的必要性,凸显了医学生和医生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尊重尸体的必要性。”李大钦说。
胡林英指出,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我国遗体捐赠极度短缺,远不能满足医学教育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医学生亵玩尸骨的事件,恐怕会大大挫伤公众捐献遗体的积极性。“这一后果显然是当事人没有想到的。”
医学伦理教育务求实效
“玩尸女”、“玩尸男”的照片曝光后,有网友提出要通过“人肉搜索”找到当事人,让学校将其开除。
“看到这些照片,作为老师,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这实在太不正常了。最起码,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漏洞。”李大钦介绍说,真实的人体尸骨标本应该是经过处理后用玻璃框保护起来,以供教学使用,绝不能随随便便拿出来当拍照道具。而在进行整体解剖时,除了老师在场外,还有至少2名技术人员协助。“整体解剖时,老师会用一方手绢盖住遗体面部,通过这些细节对学生进行尊重遗体的教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设有医学相关专业的中专、护校及民办高校都需要进行解剖教学。高校扩招后,学生大量增多,对解剖教学的需求也在增多。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和管理能力,仓促上马,在教学中更多关注解剖技巧的掌握,而可能忽视了提醒学生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对遗体的尊重。
“从照片上看,实验室的操作台都很不错,各种标本、模型也很多。硬件不错,但软件不行。”一位解剖学老师告诉记者,很显然,该实验室的管理和学校对学生的相关生命伦理教育还很欠缺。
李大钦认为,如果学校和老师不注重医学伦理学教育,不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玩尸照”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教育学生尊重尸体是培养医学生医德素养的重要内容。医学生从尊重尸体开始,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发自内心地关爱和尊重病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专业技术的传授。”
“如果说该事件反映了医学生尊重生命观念的缺失,那么,也应该从医学教育这里找原因。”胡林英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医学院校就开始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医学伦理学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是否真正理解医学生的价值观念?医德教育是否和医学生的成长过程密切相连?它是否勇于面对和解决医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流于形式主义的道德说教?这些问题都值得医学伦理学界认真反思。
李大钦也表示,“玩尸照”曝光后,如何更好地加强对新一代医学生群体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也成为每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受社会上多种价值观念,尤其是非主流观念的影响,90后的学生群体更加自我、更为现实,具有鲜明的群体特点。如何改变教育方式方法,让医学伦理教育取得实效,也是一个挑战。
另一方面,医德的培养应该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远非单一学科所能承担。医德培养应该贯穿在医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李大钦介绍说,作为教育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天津医科大学主要通过入学教育、人体解剖课上的渗透和医学伦理课的升华等几个连贯性的环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尊重遗体的理念,“通过生命意义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健康资讯
- 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 咽炎的治疗偏方,求治疗咽炎偏方
- 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 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
- 芝麻的营养价值 白芝麻与黑芝麻的营养价值
- 幼儿冬季养生小常识 幼儿冬季养生食谱
- 柚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柚子皮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 怎样治脚气偏方 求治脚气的最好偏方
- 油桃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水果刮油效果最好
- 月光石的作用与用途
- 治疗前列腺炎的偏方 前列腺炎民间老偏方
- 油桃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
- 雪燕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功效,雪燕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功效 192.168
- 养生茶大全及配方 养生茶大全及做法
- 章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及功效
- 薰衣草精油的功效与作用
- 柚子的功效与作用上火还是下火 柚子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