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有哪些症状
流脑是一种病情复杂多变的疾病,其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的类型包括普通型、暴发型以及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其潜伏期多为1~7天。
一、普通型
普通型约占全部脑膜炎球菌感染后发病的90%。该病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在临床上,这三个阶段并不总是清晰划分。有时,病情可能仅停留在败血症期,没有发展到脑膜炎;而到了脑膜炎期,也可能同时出现败血症的症状。即使是最普通的病情,其表现也可能错综复杂。
1. 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数患者在此阶段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喉咙痛、鼻咽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通过鼻咽拭子可能检测到脑膜炎球菌,但即使检测结果呈阳性,也不能确定这些症状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
2. 败血症期: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如寒战、高烧、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皮肤过敏等。此阶段的主要体征是皮疹,大约70%的患者可见。皮疹出现后,主要是瘀斑和瘀点,分布于全身皮肤和粘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坏死。还可能出现疱疹、脓疱疹等。少数患者的唇周等部位可出现单纯疱疹。
3. 脑膜炎期:脑膜炎的症状可能与败血症同时出现,也可能在败血症之后出现。患者高烧持续,全身仍有瘀斑和瘀点,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剧,如头痛、呕吐频繁,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等。皮肤过敏、怕光、躁狂、抽搐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婴儿发作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了高烧、拒绝进食、呕吐、易怒、哭泣、抽搐、腹泻和咳嗽比成人更常见。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但前囟突出有助于诊断。
二、暴发型
少数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能在24小时内甚至6小时内危及生命,这种类型称为暴发型。
1. 暴发休克型:这种类型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成年人也并非罕见。患者从高烧、头痛、呕吐开始,中毒症状严重,精神极度抑郁,可能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短期内(12小时内)全身出现广泛的瘀斑和瘀点,并迅速扩大融合。休克是这种类型的重要表现之一。
2. 脑膜脑炎爆发:这种类型也常见于儿童,脑损伤的临床症状明显。患者迅速陷入昏迷,频繁抽搐,锥体束征阳性,两侧反射不同。眼底检查可能显示静脉迂曲甚至乳头水肿,血压持续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脑疝。枕大孔疝时,小脑扁桃体疝进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可能导致患者昏迷加深,瞳孔明显缩小或扩大,呼吸不规则等。天幕裂孔疝则因颞叶钩回或海马疝进入天幕裂孔而压迫间脑和动眼神经,临床表现与上述相似。
三、混合型
混合型兼具上述两种暴发型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本病最严重的类型之一病人在病程中会遭受极大的困扰与痛苦对于暴发型患者需特别警惕休克的危险征兆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较为少见一般主要影响成年人病程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患者经历了一种独特的病症,他们常常会感受到间歇性发冷和寒战,随后出现长时间的发热。这种发热模式与疟疾相似,每次发烧持续长达12小时后才逐渐消退,而无热期间患者通常感觉良好。在发烧之际,患者常常会出现皮疹,这些皮疹以红斑丘疹最为常见,同时还会出现血瘀、皮下出血以及脓疱疹等症状。有时,这些皮疹会呈现出结节性红斑样的形态,并在中心部位出血。四肢是皮疹出现的主要部位,随着发烧的消退,这些皮疹也会逐渐消失。
除了皮疹,患者还常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这种疼痛在发烧时尤为明显,并且呈现出游走性的特点,这意味着关节的疼痛位置会不断改变。大多数关节都会受到影响,但关节腔渗漏的情况较为罕见。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脾肿大,特别是在慢性败血症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化脓性脑膜炎或心内膜炎而迅速恶化,其中大多数心内膜炎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除此之外,患者在发热期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增加,血液沉积也迅速加剧。诊断这种疾病主要依赖于发热期的血液培养,通常需要多次获得阳性结果才能确诊。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名为非典型原发性脑膜炎球菌肺炎的病症。除了发热之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音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X光检查可见节段性或大叶性炎症阴影,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少量胸部积液。与典型病例不同的是,患者的皮肤通常不会出现血瘀,血液培养结果也常为阴性。通过痰培养或气管吸引分泌物培养,可以检测到脑膜炎球菌的存在。
这两种病症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准确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