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 可治疗脊髓损伤

白癜风症状 2025-02-24 13:04白癜风症状www.baidianfengw.cn

中医对脊髓损伤的认知与治疗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在中医领域,脊髓损伤被归类为“痿证”、“癃闭”等范畴,主要损害肾、督、带三脉。这种疾病会导致血瘀、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良,使得肌肉骨骼失去滋养,引发肢体瘫痪。膀胱气化无权,可能出现尿液排出困难或尿溢。

针对脊髓损伤的辨证标准,中医主要分为经络瘀阻和肝肾不足两种类型。治疗原则以疏通督脉、通利二便为基本,并结合选穴进行治疗。选穴原则包括辨经选穴、随症选穴和局部选穴。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推荐处方1以疏通督脉、调和气血为主,主穴选取上下脊柱损伤的督脉穴及其夹脊穴,远端选取环跳、阳陵泉等穴位。配穴根据症状加减。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对脊髓造成新损伤。推荐处方2的治疗方法为调督脉、温补肾阳,主要穴位是在受损平面上取一督脉穴位,连接直流脉冲针仪进行刺激。

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治愈、改善和未愈三种情况。治愈是指肢体活动正常,肌肉丰满,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正常。改善则指肢体无力改善,症状缓解,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未愈则指肢体无力无改善。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包括疾病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针灸治疗的时机和持续时间等。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针灸疗效好,恢复快,后遗症少。完全脊髓损伤截瘫患者针灸治疗可缓解症状,但疗程长,疗效差,往往有严重后遗症。坚持治疗和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延缓肌肉萎缩,巩固疗效。

刺灸法:无论内外因素导致的脊髓损伤,多为虚证。针灸手法宜轻,以补法为主,慎用泻法。对于电针治疗,刺激量需适度,确保在患者耐受的范围内,并宜选择低频小幅度刺激,避免耗伤患者正气。

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身体强壮、毅力坚定、恢复欲望强烈的病人,更能坚持针灸治疗及功能锻炼,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相反,身体虚弱、缺乏毅力和信心的患者,往往无法坚持治疗及锻炼,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的时机也是关键。对于脊髓损伤,针灸可以显著减少和延缓早期病理损伤,减少不可逆变化的发生,促进脊髓神经损伤的修复。越早进行针灸治疗干预,越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效果也越快。而病程较长、干预治疗时间较晚的患者,往往疗效不显著,疗程也应相应延长。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针灸治疗的环节和机制。

脊髓损伤是伤科中的常见严重疾病。其血管和神经生化机制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两种主要机制,它们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最终可能导致脊髓微循环紊乱和脊髓神经组织液化坏死。针对这一病理过程,临床主要采用电针治疗。

电针治疗的环节和机制包括:

1. 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电针治疗能够通过降低Fas表达半胱氨酸和天冬氨酸蛋白酶,对早期脊髓损伤的细胞凋亡进行抑制,从而起到神经细胞保护的重要作用。

2. 促进受损神经组织再生:电针能够在脊髓内产生强电场,增加线粒体酶活性,阻断脊髓继发性病变,保护脊髓神经轴突的退变,并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研究还表明,电针可能增加细胞膜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受损脊髓组织细胞的代谢过程,启动神经营养因子、细胞生长因子等蛋白质的合成分泌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促进脊髓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促进受损神经元及其轴突再生的存活,重建神经通路,恢复脊髓功能。

3. 改善脊髓微循环:针灸可以刺激脉搏或脊柱穴位,调节脊髓植物神经,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这有助于促进脊髓流动,减少脊髓损伤部位的水肿和血肿压迫。针灸还能通过覆盖效应、中枢干扰效应镇痛等机制达到镇痛效果。

4. 调节膀胱功能:脊髓损伤常伴随排尿功能异常。针灸能有效改善膀胱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协调内外括约肌功能,帮助患者实现自主排尿。通过针灸的刺激作用,患者的膀胱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