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癌症日,主题是“癌症同样可以预防”。我们得知,人的性格可能与患癌风险息息相关。据癌症预防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介绍,人体内有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它们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在特定生活行为和外界因素的触发下,原癌基因可能被激活,抗癌基因可能丢失,导致癌症的发生。
何教授指出,不同的癌症患者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被称之为“癌症性格”。研究发现在一些人的性格中,长期追求完美、一丝不苟、压抑自我情感表达,以及习惯自我压抑愤怒和不满的情绪,可能更容易引发癌症。更令人关注的是,青少年时期的内向、孤独或固执性格可能与脑瘤和淋巴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与他人的疏远关系或易惹事生非的性格,可能增加胃癌、淋巴腺癌等消化系统和淋巴系统癌症的患病几率。性格忧郁的学生患癌的危险性更是比性格开朗的人高出15倍。这些性格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无形中起到促发癌症的作用。
何教授强调,拥有“癌症性格”的人更需要注意情绪管理。他们应该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及时释放压力、宣泄情绪。他建议这些人群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自己变得乐观开朗,增强抵抗癌症的能力。通过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预防癌症不仅仅是平衡饮食那么简单。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愉悦的情绪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样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癌症的预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王德利报道 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