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活常识 2025-02-24 11:17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一)病因

癌症,几乎可侵袭任何器官并转移至肝脏。恶性肿瘤能够渗透到周围的组织,或通过淋巴管、血管传播,随着淋巴液、血液流动,癌细胞可散布至身体各处。其转移能力依赖于癌细胞自身的恶性生物学特性和身体的免疫状态。

这些癌细胞具有阿米巴样活动能力,能够自主地在周围组织间渗透和运动。它们之间的粘附力下降,容易脱落并增加转移机会。癌细胞高度表达的某些整合物助其穿透基底膜。身体的某些粘附分子帮助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停留。癌细胞表面蛋白质水解酶活性的增加也促进了其渗透和转移。由于大多数荷瘤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无法有效识别和杀死转移的癌细胞,一旦这些癌细胞到达远处器官,它们就能够自主生长。

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与其遗传信息如DNA的变异有关。异体癌细胞相比双体癌细胞更容易发生转移。肝脏因其解剖结构和血液供应特点,为各种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空间和营养来源。

那么,癌细胞是如何转移到肝脏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 门静脉转移:食管下端、胃、小肠、结直肠、、胆囊等部位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门静脉转移到肝脏。据报道,门静脉血流有特定的分流方向,但临床上的肿瘤转移分流并不明显,更多的是全肝散在性转移。

2. 肝动脉转移:任何血液传播的癌症都有可能通过肝动脉转移到肝脏。

3. 淋巴路转移:盆腔或腹膜后的癌症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再进一步转移到肝脏。消化道癌也可通过肝门淋巴管的淋巴管逆行转移到肝脏。

4. 直接浸润:肝脏邻近器官的癌肿,如胃癌、横结肠癌等,可直接浸润蔓延至肝脏。

(二)发病机制

肝脏是一个非常适合肿瘤细胞生长的器官。胃肠道肿瘤尤其容易转移到肝脏,这与肝脏接受门静脉系统的血液灌流有关。肝脏成为转移性癌症最常见的器官,不仅因为其血液丰富和淋巴引流,更涉及一些尚未明晰的内部机制。

癌细胞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包括原发性癌细胞的脱落、通过脉管壁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后的生存、在特定组织或器官中的植入、植入后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等。肝脏的微妙结构也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例如,肝血流中的Disse 间隙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肝转移发生时,患者往往面临生命危险。值得注意的是,当肿瘤细胞长到直径约为1mm时(约有100万个细胞),它们就具备了转移能力。动物实验显示,每克肿瘤组织在24小时内可以脱落数百万个肿瘤细胞,成为潜在的转移源。这使得早期发现肿瘤变得尤为关键,因为一旦这些细胞获得营养并开始生长,它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肝脏或其他部位。在生命的战场上,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激烈进行。在这场战斗中,我们的身体与那些入侵的肿瘤细胞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对决。在这场看不见的战斗中,一些肿瘤细胞不幸成为了战败者,其中90%的肿瘤细胞在循环中会迅速消失,而高达99%的肿瘤细胞会迅速死亡。转移现象并不总是那么顺利。因为转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身体的防御能力、局部环境的条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他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

那些从主体脱落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大多数呈分散状态。但其中那极少数的0.1%,却有可能聚合形成细胞团块或肿瘤栓,其形成的可能性远大于分散的细胞。当肿瘤细胞试图建立新的转移灶时,它们必须通过微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周围。当肿瘤结节生长至1~3mm时,它们需要建立自己的血管供应,以满足持续增殖的需求。这些新生的转移灶有可能成为新的扩散源。

值得注意的是,肝脏成为了内脏肿瘤转移的首要阵地。这主要是因为肝脏接收来自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双重血流供应,使得肿瘤细胞能够轻易地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随着肝转移瘤的生长,它们会催生新的血管,同时导致原始血管或正常血管的闭塞。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血液供应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当肿瘤体积达到1.5~3.0cm时,大约90%的血液供应来自肝动脉。

肝转移癌的结节大小、数量各异。它们可能是孤立的1~2个结节,但更多情况下是弥漫性的结节,遍布肝脏的某一片区甚至整个肝脏。这些癌结节通常是灰白色的,质地坚硬。它们的中心区域常常因坏死而凹陷,与周围的肝组织有着明显的界限,包膜更为完整。这些癌症不仅可能位于肝脏的表面,也可能隐藏在肝脏深处。

继发性肝癌的病理组织形态与其原发癌非常相似。例如,来自胃腺癌或结肠腺癌的肝脏转移性癌,其组织中可以显示出腺癌结构。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太低,我们无法鉴别其原发癌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继发性癌症通过血路快速转移到肝脏,而原发癌症可能非常小且尚未被发现。这些肝转移性癌的生长速度却异常迅速,甚至可能侵入整个肝脏。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同的是,肝转移性癌很少与肝硬化、门静脉或癌栓形成合并。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我们的身体与肿瘤细胞之间的战斗仍在继续,而肝脏则是这场战斗的重要战场之一。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