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贫血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在生活中,有一种贫血疾病或许让很多人感到陌生,那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尽管它在各类人群中普遍存在,但其复杂的病因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让许多人对其知之甚少。专家指出,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中,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这种病的治疗非常困难,分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种。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探究。
目录
再障疾病患者的预后工作
再生障碍贫血的临床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自我保健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
对于再障疾病患者的预后工作:
急性型再障病情发展迅速,中造血细胞严重缺乏,伴随严重感染或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若及时控制出血及感染,渡过急性期后,再服用相关药物,半数以上患者可逐渐康复。慢性再障则起病缓慢,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制剂等疗法,但病情易反复。
关于再生障碍贫血的临床表现:
重型再障(SAA-I)即急性再障,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贫血症状进行性加重,伴随明显的乏力、头晕、心悸等。出血和感染是主要症状,几乎每例均有出血,从皮肤、粘膜到深部脏器都可能涉及。感染方面,口咽部、肺部、皮肤、肠道、尿路感染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非重型再障(NSAA)即慢性再障,起病较缓、进展较慢。贫血是主要症状,通过输血可改善相关症状。出血一般较轻,主要为皮肤、粘膜等体表出血,深部出血较为少见。病程中可能伴有轻度感染、发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较易控制。若治疗得当,部分患者可长期缓解甚至痊愈。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自我保健:
1. 预防感染:注意增减衣物、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受凉等。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2. 预防出血:根据病情适当活动以防摔倒或外伤;注意口腔卫生以防损伤口腔粘膜;预防鼻腔粘膜干燥等。若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3. 生活照顾: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海鲜品;日常作息规律有助于缓解病情。若出现贫血加重症状需卧床休息并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自我保健知识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健和治疗。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与检查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你是否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可能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以下是其主要的病因:
1. 药物因素:约40%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药物有关。一些药物,特别是抗肿瘤药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可能引发抑制。幸运的是,这种影响通常是可逆的,停药后再障情况可能恢复。
2. 环境因素: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的苯及其衍生物,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诱因。苯具有挥发性,易被吸入人体,接触苯的人员中血液学异常的情况较为常见。
3. 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肝炎相关性再障)的发生与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产生抗干细胞抗体、病毒损伤微环境以及肝脏解毒功能减退等有关。
4. 职业因素:放射线诱发的衰竭与放射剂量、组织特异性敏感性有关。造血组织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大量放射线照射可能导致急性再障。长期接触小剂量外部照射,如放射科医师或体内留置镭或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慢性再障。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病情,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检查方法:
1. 血象检查:全血细胞减少是典型表现。贫血多为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一般无明显异常。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血小板不仅数量少,而且形态较小,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等。
2. 象检查:急性型显示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慢性型在不同部位穿刺所得象差异较大,但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
3. 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扫描: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反映造血情况,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4. 其他检查:如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等,有助于诊断和了解病情。超微结构检查在慢性再障的诊断中也很重要,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病态造血现象。
造血祖细胞的培育世界
在探讨生命的奥秘时,我们不得不关注那些隐藏在中的小小英雄造血祖细胞。它们负责生产我们身体所需的各类血细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当这些祖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时,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粒、单核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以及巨核系祖细胞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均明显减少。而成纤维祖细胞在急性再障中减少,慢性再障则情况复杂,半数正常,半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再障中性粒细胞的生成中存在质量异常,导致及外周血N-ALP显著增高。但病情改善后,N-ALP可恢复正常。
在造血生长因子的领域,急性再障并无明显增长,但慢性再障的血清粒细胞或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却有所增加。患者的尿及血浆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更是激增,高达正常的500至1000倍。在铁代谢方面,患者体内的铁含量明显增加,但由于排铁功能没有相应增强,导致体内铁过载。
急性再障因严重受损,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利用较少,可轻度增高。而慢性再障则可能因血红素生化合成障碍导致FEP明显增加。通过电泳分析,我们发现再障患者的红细胞膜蛋白组分存在异常,带4.2蛋白减少,而带5及4.1蛋白明显增多。这些变化与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与变形性密切相关。
通过标记红细胞检测,我们发现慢性再障的红细胞外表半生存时间缩短者占61%,脾定位指数增高者占48%,脾死亡指数增高者占26%。这些发现对选择脾切除和估计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免疫功能方面,急性再障的T细胞和B细胞都严重受损,表现为SK-SD及OT试验反应显著减低,T细胞绝对值明显减低,早期及成熟B细胞数明显减低等。而慢性再障则主要是B细胞受累,损害主要在髓系祖细胞阶段。这些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