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
目前,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原则上不建议手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甲状腺的大小及是否出现压迫症状来决定。
一、非手术治疗
1. 甲状腺素治疗:当甲状腺肿明显或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采用甲状腺素L-T4或甲状腺粉(片)治疗。治疗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直至腺体开始缩小,TSH水平降至正常。在此过程中,需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逐步调整剂量。当甲状腺肿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可停药。但需注意,停药后有可能复发。
2. 抗甲状腺治疗:对于桥本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可应用抗甲状腺药物(PTU)治疗,但剂量应小于治疗Graves病时的剂量,且不宜长时间使用。若为一过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对症治疗。
3. 糖皮质激素治疗:当亚急性发病、甲状腺疼痛及明显肿胀时,可应用泼尼松(强松)治疗,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用药1~2个月。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来改善T3、T4水平。但停药后易复发,复发者可再次使用泼尼松。对于甲减明显的病例,一般不推荐使用激素治疗。
二、手术治疗
CLT诊断后,手术治疗较为罕见。手术可能导致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指征包括: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单发结节伴有压迫症状、单发冷结节疑似恶性变化、颈部淋巴结肿大粘连等。
手术过程中应进行冰冻切片组织活检。如果确认为CLT,应只进行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或峡部切除术,主要目的是去除较大的单发结节,以缓解压迫,并尽量保留可修复的甲状腺组织。若术中冰冻切片未发现恶性肿瘤,应结束手术,等待石蜡切片结果。术后应继续治疗甲状腺素,以防止甲状腺功能减退。
三、预后
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预后良好。该病自然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演变缓慢。甲状腺功能减退后,可以用甲状腺制剂代替,得到很好的矫正。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本病患者中,许多肿胀的甲状腺可以缩小或消失,原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在随访中消失或缩小,硬甲状腺可能变软。经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稳定,甲状腺体积也会有所减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永久性的,但也有数据显示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暂时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些患者可以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有20%的患者可以自发恢复甲状腺功能。
探究恢复机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TSH阻断抗体的微妙关联
除了已知的恢复机制外,还有其他观察揭示了一种可能的恢复机制,涉及到TSH阻断抗体的消失。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自愈过程提供了新视角。
深入了解其医学文献,我们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罹患甲状腺淋巴瘤的风险相对较高。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当患者正在使用L-T4且甲状腺体积增大时,我们必须警惕可能存在恶性病变。据多项研究报道,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5%至17%之间。例如,徐少明等人研究的150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有15例并发甲状腺癌,占比10%。而在北京协和医院观察的300例病例中,仅有2例被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同时发生。这似乎表明两种疾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这种差异巨大,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探究。
除了恶性病变的风险,王深明等人的数据还显示,超过3/4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种现象与血液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增加、甲状腺肿大以及甲状腺疼痛有关。这表明该疾病不仅仅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恢复机制、与甲状腺淋巴瘤和甲状腺癌的关系、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疾病,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