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于三月十一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一场规模达到九级的恐怖海啸伴随着核电站泄漏事件,全球的目光瞬间聚焦于此。在这重大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无形的威胁放射性碘。针对这一威胁,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林岩松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为我们深入了其中的危害。
林岩松教授明确指出,核辐射的主要成分是碘,而在每次核污染的新闻中,碘131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碘131与我们的甲状腺有着密切的联系。甲状腺活跃的人群,特别是孕妇和儿童这些新陈代谢旺盛的人群,特别容易受到其影响。
想象一下,当他们的甲状腺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如果摄入了放射性的碘,对甲状腺的损害将是长期的、深远的。长期效应甚至可能引发癌症。尽管我们对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合成、代谢等过程了解尚不完全清楚,但其留下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的悲剧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场事故导致了数千名儿童患上甲状腺癌。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甲状腺癌的一个主要高危因素就是幼年期接受过放射性的照射。这足以证明放射性碘对甲状腺的影响之大。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孕妇来说,防范核辐射的危害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核能安全,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这次日本的灾难提醒我们,核能的双刃剑特性不容忽视。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我们必须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和危害。让我们共同关注核能安全,守护我们的健康和未来。